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

3.3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學習目標】

1.教學目標

1)瞭解矛盾的含義

2)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3)理解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係

4)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係

2.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

認同馬克思主義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觀點,瞭解並理解國家大政方針,堅定社會主義政治方向。

【科學精神】

學會辯證分析,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事例,運用唯物辯證法矛盾觀分析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關係

2.教學難點:理解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關係

【知識解讀

三、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1.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⑴矛盾的含義: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一關係,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⑵矛盾的基本屬性:鬥爭性和同一性


同一性(統一屬性)

鬥爭性(對立屬性)

含義

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

體現

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

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特點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矛盾的鬥爭性則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口訣法巧辨

相互依賴:“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

相互貫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轉化:“你變成我,我變成你”

相互排斥:“你離開我,我離開你”;

相互對立:“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聯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與矛盾的鬥爭性是絕對的: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鬥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是包含著差別的同一同一性以鬥爭性為前提

矛盾的鬥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並為同一性所制約

矛盾雙方對立統一推動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重要提示】:正確理解矛盾概念要澄清的幾種錯誤觀點。

不能將對立和統一分別理解為矛盾的雙方。事物包含兩個方面,是指事物的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不應稱為矛盾,兩個因素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才稱為矛盾。而“對立”和“統一”則是矛盾的兩種基本屬性,不能認為“統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對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

不能把具體矛盾等同於矛盾概念。矛盾概念是對萬事萬物所具有的對立統一關係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矛盾則是矛盾的具體表現。兩者是一般與個別的關係。

不能把哲學上的鬥爭等同於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政治用語中的“鬥爭”,這兩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總結: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原理及方法論(或對立統一關係原理或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

【原理內容】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相互對立,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即對立統一)。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即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③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鬥爭性是絕對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脫離鬥爭性而存在,矛盾雙方的統一是對立中的統一,是包含差別的統一;矛盾的鬥爭性也不能脫離同一性而存在,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併為同一性所制約。

⑤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

【方法論】

我們必須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即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 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轉化(趨利避害)。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

【特別提醒】對立統一關係原理”不是“對立統一規律”

2.矛盾問題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

地位: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含義(原理內容):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空間維度、橫向角度);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時間維度、縱向角度)。

③方法論:a.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b.我們要敢於承認矛盾,勇於直面矛盾,善於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方法解決矛盾。

C.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特別提示】矛盾普遍性的標誌詞:出現問題、困難;既…又…;儘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機遇和挑戰;優缺;雙刃劍。

【特別提醒】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幾點

①不能把“普遍性”理解為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各種事物之間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共處於一個統一體,才構成矛盾關係)

②人們尚未認識,還不能對其矛盾作出科學解析的事物,並不等於矛盾不存在。

③人們不易覺察的矛盾,不等於矛盾不存在。

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義: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②表現:a.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

b.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區別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論: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時,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特別提示】矛盾特殊性的標誌詞:根據當地實際,根據…的特點;優勢、特色、特徵;因地(因時)制宜;因人而異;針對;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體裁衣;量力而行;對症下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

①矛盾問題的精髓是什麼: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係)。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內容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一方面,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對立統一,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在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場合下可以相互轉化。

方法論意義: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b.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特殊規律的過程,它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典例解析】120世紀90年代,某縣遭到百年不遇的颱風侵襲,海水倒灌,導致土地鹽鹼化,許多傳統作物無法繼續種植。在充分調研後,該縣把海水養殖作為當地農業發展的新方向。經過多年努力,海水養殖業佔據了該縣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為當地經濟增長的亮點。這表明(     

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

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結果

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A①②\tB①③\tC②④\tD③④

【答案】C

【詳解】

:題幹旨在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未涉及新事物和舊事物關係,錯誤。

:在充分調研後,該縣把海水養殖作為當地農業發展的新方向。經過多年努力,海水養殖業佔據了該縣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體現了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正確。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不是外力的結果,錯誤。

:某縣遭到百年不遇的颱風侵襲,海水倒灌,導致土地鹽鹼化,許多傳統作物無法繼續種植,但是經過多年努力,海水養殖業佔據了該縣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說明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正確。

2.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乘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各地化冰雪資源為冰雪文化、冰雪經濟,讓冷資源熱了起來。冷資源能夠成為熱經濟,這說明(     

矛盾雙方相反相成,彼此處於一個統一體中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是有效解決矛盾的精髓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A①③\tB①④\tC②③\tD②④

【答案】B

【詳解】

①④:乘著北京冬奧會的東風,各地化冰雪資源為冰雪文化、冰雪經濟,讓冷資源熱了起來。冷資源能夠成為熱經濟,這說明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彼此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相互貫通,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①④符合題意。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是有關矛盾問題的精髓,錯誤。

:材料強調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不體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與題意不符。

3.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我們黨的百年奮鬥具有重要意義。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新中國的成功實踐表明,西方現代化道路並非人類通向現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給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選擇,是因為(     

矛盾的特殊性寓於普遍性之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夠給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借鑑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其他國家和民族能從中國現代化道路中尋找共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中國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了一條適合各民族的現代化道路

矛盾具有普遍性,中國式現代化符合世界發展的大勢,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A①②\tB①③\tC②④\tD③④

【答案】C

【詳解】

②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給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選擇,是因為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聯結,其他國家和民族能從中國現代化道路中尋找共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中國式現代化符合世界發展的大勢,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②④入選。

:矛盾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錯誤。

:矛盾具有特殊性,中國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而不是適合各民族的現代化道路,不選。

3.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⑴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複雜事物中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區別

含義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則是次要矛盾

地位

處於支配地位

處於從屬地位

作用

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

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

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

聯繫


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

方法論

①主要矛盾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

辦事情要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②a.次要矛盾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

b.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並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要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單一矛盾中

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次要方面

區別

含義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是指在某一矛盾中,處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地位

處於支配地位

處於被支配地位

作用

起主導作用。

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不起主導作用

聯繫


相互對立:二者相互區別、相互排斥。

相互統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賴,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主要方面與矛盾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

方法論

①矛盾主要方面:處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

看問題要全面,要分清主流、支流,著重抓主流;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②a.矛盾次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 

b. 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不能忽視次要方面、忽視支流

【特別提醒】

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發展方向。

區別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存在於複雜事物中,主要矛盾=1,次要矛盾≥1。

存在於一個矛盾中,主要方面=1,次要方面=1。

標誌性詞語:關鍵、重點、中心、重心、根本任務、核心、重中之重、牽牛鼻子、突出任務、核心問題、首要地位、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好鋼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等

標誌性詞語:抓主流、識大局、全局意識、主體、主題、本質、辨方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等

作用: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進程。

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 

適用情況:一般“做事情”時使用

適用情況:一般“看問題,判斷事物性質”時使用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①哲學依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辯證關係

②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④兩點論與重點論是密切聯繫的

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

【特別提醒】正確把握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兩點論

重點論

含義

認識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

認識某一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面

一點論

均衡論

聯繫

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理論依據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

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

什麼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並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②哲學依據: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為什麼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a.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b.作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④怎樣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a.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並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b.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對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體分析;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對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的特點作具體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對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體分析。

【特別提醒】如何運用矛盾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

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求我們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統一,防止片面性。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分析問題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要求我們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分析問題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問題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分析問題

5.主次矛盾的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善於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 (用主次矛盾辯證關係原理分析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主次方面

7.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5、6、7用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的原理分析問題

【典例解析】4五穀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面向未來,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需要進一步鞏固增強,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十分艱鉅。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民以食為天,在糧食安全的問題上不能麻痺大意

樹立新糧食安全觀,把糧食的安全放在關鍵地位

我國實施了藏糧於地、減糧於技的正確措施

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多措並舉做好糧食安全保障

A①②\tB②③\tC②④\tD③④

【答案】C

【詳解】

②④:面向未來,我國糧食安全的基礎需要進一步鞏固增強,保障糧食安全的任務十分艱鉅。這從哲學上啟示我們要樹立新糧食安全觀,著重把握主要矛盾,把糧食的安全放在關鍵地位,多措並舉做好糧食安全保障,②④符合題意。

①③:這兩項不屬於哲學啟示,①③與題意不符。

5.在世紀疫情的衝擊下,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集體躺平與病毒共存。我國堅持以動態清零守住14億多人口大國的疫情防線,儘管對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帶來影響,但同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相比,這些代價都是值得的。從哲學角度看,堅持動態清零     

促進矛盾雙方的對立性與統一性的轉化

分清了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

彰顯了人民至上與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在正確的價值選擇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

A①③\tB①④\tC②③\tD②④

【答案】C

【詳解】

:材料中指出疫情當下我國始終堅持動態清零方針,堅決保衛人民生命安全,這強調的是抓住本質,故不選。

②③:疫情當下我國始終堅持動態清零方針,堅決保衛人民生命安全,這表明我國堅持人民至上,分清了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抓住本質看待問題,故②③正確。

: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故不選。

6.目前,我國正在加快能源領域重大項目建設,2022年將適度超前佈局一批有利於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能源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的同時,有效拉動投資、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處於支配地位

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矛盾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中

A①③\tB①④\tC②③\tD②④

【答案】A

【詳解】

①③:目前,我國正在加快能源領域重大項目建設,2022年將適度超前佈局一批能源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提升能源保障能力的同時,有效拉動投資、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這體現了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時,學會統籌兼顧,處理好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處於支配地位,辦事情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體現了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故①③符合題意。

: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強調的是矛盾主次方面,而材料體現了主次矛盾關係,並未體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關係,排除

:該選項體現的是共性和個性的關係,強調共性寓於個性之中,可見,材料沒體現,故不符合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