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孺人苦節傳
節母陶孺人,胡惠玉妻也,年三十四稱未亡人,時子皆幼,家益蕭條寒甚,或有勸之者曰:富而守制雖逆猶易,窮而守制則逆而難,縱無悔於終,其如目前不足倚何?孺人曰:予固恃吾之三子,予夫亡,予不遽亡者,,以其尚有子在耳。庶幾撫育成立,稍慰亡夫於地下也。於是堅貞攻苦,督諸子不聽其偷安,自或就比鄰,操作井臼,以及針紉絣纊,雖嚴寒手足皸裂,他人或於此喚奈何,而孺人則安之為命。荼苦數年,子稍長,孺人亦漸食子力,忽不幸長子云亡。永叔故絕馮道,彼其歷事數朝,無廉無恥,而自絕之矣。無怪五代史中,終始才五十年,而更有十三君,五易國,而八姓求不汗其身,不變其守者僅三人甚矣,立節之難也。及觀《五代小傳》載:王凝妻李氏,負王凝遺骸歸葬,日暮止旅舍,主人牽其臂而出之,李氏即引斧自斷其臂,未嘗不嘆為五代中所罕見者也。
乙未(1775年),循自京歸,循弟諱雲賓者,胡門婿也。丁酉春(1777年)為循言胡母李孺人之軼事,請循為傳,夫李姓何多節婦也,孺人升衢公女,幼孝事父母及笄歸胡為廷槃公德配,槃公體素贏弱,因曉夜苦讀,遂嘔血病床第,孺人呼天請以身代,弗獲,易簀時,孺人曰:君病至是何以教我。槃公泣語曰:善事我雙親,善育吾子女,遂瞑目而卒。計其時孺人三十有一,遂以母代父,董成其子女,思敬姜之訓,鳴機杼伴二子讀,教二女績,及二女已適名門,二子俱成立,猶朝夕勤勞,淡泊自甘,家人日席豐履厚,猶自苦乃樂耶。孺人曰:高堂年老,幸諸叔皆晨昏定省,謀甘旨以養,予弗能以婦代子,猶厚以自奉禮乎?人情多思逸而厭勞,予能勞,而子視之,庶不至偷閒自安也。
舅北川公元配錢孺人,孺人事之盡孝,錢孺人謝世,舅復娶談孺人,孺人亦孝以事之,及舅姑俱逝,孺人曰:吾事畢矣!可對夫子於泉下矣!自今以後,吾其含飴弄孫以終餘年,遂卒於乙未秋七月。噫!守義之詩言愈苦,而其志愈堅者共伯妻是也,死節之詩性愈烈,而其詞愈婉者韓馮妻是也。觀孺人之對家人,是自少至老與夫子之言為命,而不渝其節,則不必呼天叫地而為斷臂之,李氏泣其能自立矣。孔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蓋節在守,守在堅,堅在識,此天下偉丈夫之所為,非碌碌因人之士所能至也。明懷宗元夕夜,步至午門,遇凌茗柯欋用之,三月京城破茗柯,遂以身殉,懷宗當日內揆輔,而外疆場委任不啻多人而臨難,率皆背去,死生不負,反在踽踽涼涼之士,立節之難大抵如是,又何必獨以自絕為馮道責也。
眷姻晚 何循 頓首拜撰!
----------
-------
注:此篇有宗親存疑,因為文中寫到了乙未、丁酉年,乙未(1775)年是作者何循考取進士那年,本文肯定是寫於丁酉(1777年)年之後的,何循不僅是進士,還是翰林院編修官,咋就“眷姻晚”三個字落款了呢?有官位、有身份的人寫譜序或傳記,才能為該譜增光添色哎,才能有好的聲譽呢!
另外:本文基本可分為三段,而第二段內容寫的是胡氏李孺人傳,也是“請循為傳”,本篇的題目是《陶孺人苦節傳》,那這又是李孺人傳,是不是有點亂?如果是前代胡氏孺人賢節,也應歸納總結,一筆帶過,不能請循為傳,也不能寫她的詳細孝行吧。
幸好,本文另一人物,何循的堂弟何雲賓,娶的是胡氏,女兒也嫁與胡家。與文章對應得起來。
何邦棟,字雲賓,號泰來,何儒林三子,候選從九品,生乾隆乙丑九月,卒嘉慶壬申十一月,配太學生胡昌期女,子二,女二,長適張,幼適胡。
-------
往期導讀:
何隆遇撰胡公遴先生傳
何隆遇撰胡公次佔先生傳
何若保撰世姻伯胡公樂廬先生傳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