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航空昨日開始一連兩天舉行機艙服務員招聘日。其目標是在未來18至24個月,招聘超過4000名前線員工,包括2000名機艙服務員。國泰預料年底可恢復新冠疫情前約三分一運力。

國泰航空昨日及今日舉行機艙服務員招聘日,國泰機艙服務部總經理毛潔瓊表示,9月至今已經收到過千份申請,形容反應頗為熱烈,期望在18至24個月內,可以招聘到2000名機艙服務員。連續兩日招聘日將會安排超過200場應徵,通過招聘的人士,會獲安排七星期培訓,通過考核後,就會正式成為機艙服務員。她續說,新入職人員底薪9100元(港元,下同),預期隨著航運恢復,未來每名人員每月工作可達90小時,他們底薪加上額外工作的工資與及外站津貼,月薪可達17000元至18000元。

冀年底恢復三成運力

國泰企業事務總經理黃文傑說,隨著航空業逐步復蘇,提升運力是目前的首要任務,公司目標招聘約4000名前線員工,包括2000名空中服務員及700名機師,以應對未來的旅遊需求。他又指,國泰航空目前有超過6000名機艙服務員和2500名機師,現有人手足夠應付國泰航空的運力,目前運力約為疫情前的16%。他重申,提升運力是重中之重,希望在年底恢復至三成,盡快鞏固香港的航空樞紐地位。

國泰大規模招聘反響熱烈,帥男靚女都來了!航空業曙光顯現……

國泰昨舉行招聘會,大批應徵者到場報名。記者 崔俊良攝

國泰大規模招聘反響熱烈,帥男靚女都來了!航空業曙光顯現……

國泰大規模招聘反響熱烈,帥男靚女都來了!航空業曙光顯現……

政府近日調整機組人員檢疫的安排,黃文傑表示非常歡迎,認為有助提升航空公司運力,但過去兩年半航空業冰封,提升運力需要時間,例如把停泊在外國的飛機調回來,需要檢查及清潔等,才能放回機隊服役,而機師亦要有培訓,以便通過牌照的考核。

參加面試、現職零售業的張先生認為,18000元的薪酬合理,與現職工作相若,他指零售業也受到旅遊情況影響,薪資水平也時有起伏。他又表示相信香港,故不擔心航空業前景。另一應徵者現職文員的陳小姐表示,「空姐」是自己兒時的夢想,但自己剛畢業就遇上疫情,這次機會足足等待了三年,今次能參加面試感到十分興奮。

國泰大規模招聘反響熱烈,帥男靚女都來了!航空業曙光顯現……

國泰大規模招聘反響熱烈,帥男靚女都來了!航空業曙光顯現……

國泰大規模招聘反響熱烈,帥男靚女都來了!航空業曙光顯現……

料世界航空運力2024年全面恢復

此外,港中大商學院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昨早在電臺節目中表示,香港的航班運力、機位供應等現時僅回復至新冠疫情前的一成,預計要年底才能恢復三成。他又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估計,全球航空運力要到2024年才能全面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亞洲或會再慢一點。

羅祥國預計,國泰航空若要重啟運力,員工培訓、航機維修保養等,需要到明年底能恢復六至七成運力。他認為,香港航空業對整體經濟非常重要,國泰航空應扮演積極、統籌角色,特區政府亦要加強監督。

【商報時評】

加緊復常準備 固港航空樞紐

隨著本港放寬入境檢疫要求,航空需求逐步增多,供應亦須加緊復常。國泰航空昨日便舉行疫情以來首場大規模招聘會,目標聘請2000人,以提高運力。航空業乃香港對外交流的大動脈,其加緊復常準備,不單有利鞏固香港航空樞紐地位,更有助推動經濟社會盡早復常。

近日,港府已因時制宜放寬入境檢疫要求至「0+3」,不論海外旅客抑或港人出遊的需求應聲大增;然而,其他配套尚未就位,以致滿足不了市場所需,令航班機位供不應求、票費大漲以至一票難求。這種情況並非香港獨有。早前英國希斯路機場便曾出現大混亂,非但大批旅客滯留機場,行李也因延誤堆積如山,淪為國際熱話,最終局方不得不開倒車限制離境人數;其他多個疫後復常的機場,亦有類似亂象。前車可鑑,香港機場必須做好供應鏈管理,從而好好滿足未來的復常需求。

話說回來,航空業遭遇百年不遇的疫情打擊,復常路上無疑存在難處,不是簡單按個鍵就可立即恢復。要說航空業是疫下最艱難的行業,並不為過。以國泰為例,過去兩年半共蝕近320億元,對比國泰最新股價計算的550億元市值,足見虧損程度有多驚人,也超過了前年港府透過資本重組計劃向其注資拯救的273億元。最新資料顯示,國泰8月份的航班數量跌至1795架次,只相當於疫情前同月份的26%;人手方面,比較去年和疫情前的業績報告,現在的16200名長期員工,減幅雖較航班少,但也僅及過去約60%。公司直言,過去兩年半航空業冰封,故提升運力需要時間,例如把停泊海外的飛機調回來並檢查清潔等,早前裁員解僱的員工亦需時重新增聘及培訓等等,預計至年底前只可回復三分之一運力。疫下不少行業無奈洗牌,航空業恐是當中最厲害一員,加上國際油價持續高企、環球經濟下行壓力亦大,目前業界所面對的處境,已難跟昔日相提並論,短期內要經營復常著實挑戰不小。

慶幸的是,航空業最壞時刻已過去,在香港復常不走回頭路的基礎上,業界前景必會逐步好轉,甚至可望更勝從前。畢竟,疫情影響只是一時,香港早晚都可克服,屆時短暫流失的航班及旅客總會回來,決定長遠發展好壞到底端視基本因素及競爭力。其中,三跑系統將於2023年開始運作,2024年完全啟用,香港機場的容量及運力將大幅提高,每月料可處理1000萬人次客流,航點數目也將在原來220個之上進一步增多。再加上,在共建世界級機場群的背景下,大灣區內7個機場的相互合作,包括透過香港服務區內的客貨運需求,受惠這個協同效應,可大大強化香港的航空樞紐及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香港已穩步踏上安全復常之路,接下來的重點是為經濟復蘇做好一切準備,航空業如此,其他行業亦然,好像食肆要準備迎接更多婚宴酒席,旅行社亦要準備迎接旅客回歸。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機遇也須主動積極把握。香港經濟社會要全面復常,肯定尚需一段時間,復常之路也非坦途;惟只要我們未雨綢繆做好自己,創造條件迎接將來,即大有希望更上層樓。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