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孚先生傳

   凡人之才,當無事之日易,當有事之日難,當有事之日而能排難解紛,使一族之中歸於安寧者為尤難。若餘公蒼孚先生,可謂當有事之日而能排難解紛者矣。先生諱格,字蒼孚,為蓮舫公之孫,方烈公之子也。少聰穎,工於誦習,因屢試未售,援例入國學。先生昆仲有三,皆豁達不群。當是時,門庭多故,訟獄繁興,方烈公爰詔先生,而謂之曰:“今鼠牙雀角釁起不虞,皆吾之累也。爾宜荷其責,以紓吾憂。”先生曰:“唯唯。”於是,不辭況瘁,或造盧邑,或赴皖城,數年中,往來無虛日。且與為敵皆縉紳、豪族,聚訟之時嘖有煩言,而先生以中流砥柱,從容應之,而曲直巳剖。當事者遂援為定讞,倘所謂片言能折獄者,即其人與?由是,詞窮者巳寢其事,理直者已雪其冤,一族之中安堵無恐。然而,先生自此,事益煩矣。

   壬午歲戸督,凡族中大小事務無不待先生決之。不惟方烈公以下,即合族之人,皆往就其商確,蓋惟其才也。

   甲申歲,先生修《忠宣公文集》既成,往皖將文集呈諸各上憲(指上司)。上憲悉優禮之,惟懷寧縣邑侯,未呈,延至署中,盛席以待,索其文,先生復獻之,而邑侯喜不自勝。越一歲,祠宇重新,丹漆黝堊,悉因其舊制而增修之,皆先生踵繼前人之美舉也。蓋當事者尊忠宣公因尊先生,亦因尊先生而益尊忠宣公,甚矣,才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至若事親以孝,視伯叔如父,視子侄如子,以及和鄉里、睦宗族,猶其易易者耳。

   德配陳孺人,不愧內助之賢。舉丈夫子四,而孫曾之繼起者,正未有艾。古人云:為善無不報!吾為先生卜之矣。

   先生享壽六十有四而卒,初,公之未歿也,邑尊靳公以“端方碩彥”四字題為匾額,為先生壽。既(之後)邑尊孫公又以“德峻風高”四字顔之,非因其人之有才而能若是乎?非因其人之有才為其難者而能若是乎?迄今遊其門者,觀其匾額,想見先生之為人,猶低徊留之不能去雲。

   嘉慶十年歲次乙丑(1805)陽月 榖旦

   賜進土出身 翰林院編修 姻姪 何循 頓首拜撰

-------

-------

精彩導讀:

何循為桐城竹山陳氏重修譜序

何循為延平李氏族譜序

何循為懷寧雲田何氏譜序

何循為樅陽沙港河回龍李氏譜序

何循為巃城李氏五修譜序

何循為永興堂桂氏譜序

何循為章培齋寫傳

何循寫汪雲津翁序

何循撰破罡胡氏陶孺人傳

何循撰鷂石周立齋先生傳

何循撰洪濤山餘氏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