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日期:2022年10月3-7日

展覽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展覽地點:香港中環永吉街11號永亨保險大廈11樓C室

(中國書畫會之藝瑯雅苑)

主辦單位:中國書書藝術品拍賣行有限公司

取法乎上,守正出新——王道庚先生的書法

藝術創作之路先生於我,亦師亦友。平日以王老師相稱,言語頗多受惠:習書感悟、書畫收藏、政治時局,無所不談。知識之全面,視野之開闊,經驗之真切,常令吾等晚輩大受啟發,嘆服受益。與王老師因書法相識,亦因書法結緣。《書譜》雲:“設有所會,緘秘已深。遂令學者茫然,莫知領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王老師身上絲毫不見此等私狹,通常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每有新作,輒先示我;每有心得,亦不吝賜教。亦因此,使我得以瞭解老師習書之路向和方法。不敢緘秘,合盤托出,以為註解。第一,收藏助攻,磨練眼力。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尚處於萌動階段,但香港的藝術品市場已鼎盛繁榮。老師得天時地利之便,輾轉於香港的古玩市場和各大拍賣行之間,先後收藏三代青銅禮器三十餘件,古代和近現代名家字畫一千三百餘幅。其中書法藏品三百餘件,遍涉篆隸真行草各種書體,均出自名家之手。因早年的青銅器收藏經歷,王老師曾對青銅器銘文有過長達二十餘年的辨識和考證,這為他後來用大篆(金文)書寫近現代詩詞歌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收藏的另一好處,是為書畫臨摹提供了最好的範本。直接以金石原拓,名家真跡置於案頭,對照臨習,自是“奢侈”。 日日陶染,目遇心接,在他的篆隸真行草書法作品中,也就自然流露出濃鬱的金石之氣。第二,高屋建瓴,獨闢蹊徑。莊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逐無涯,殆矣。”老師深知其理,常開導同學諸友:“若想在眾多書家中脫穎而出,必然要獨闢蹊徑,不要跟風盲從。一窩蜂學來的東西,既走不遠也難以彰顯自己的個性特徵。要節約時間,做到事半功倍。”王老師的藝術自覺,體現在其風格化道路上對傳統的吸收和揚棄過程之中。年輕人學習,常在探索與糾錯中前行;而老師則以其理性和成熟,直接鎖定路向,持之以恆,滴水穿石。每隔一段時間,王老師會發來他的新作,常常令我耳目一新,豔羨不已。“苟日新日日新”,正可形容其進步之神速。誰說藝術沒有捷徑?攀登藝術之峰,決定高度的,除了恆心和毅力,選擇什麼樣的方法和門徑,也許更關鍵、更能顯現書家的識見和智慧。譬如王老師寫楷書,先是遍尋所能得到的各種楷書字帖,並從中選出十餘本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公認的經典作為範本揣摩。然後結合個人喜好和性格特點,再從中遴選出五、六本進行集中練習。最後將精力集中在一至二本字帖上深入研習,取長補短、融會貫通,最後形成自己的楷書風格。“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取法乎下,無所得矣。”即此之謂也。老師認為唐人小楷《靈飛經》最擅筆法,可反復臨摹;歐、柳可正結構,但沒必要去迷信;而趙字初習尚可,但未必最佳。又以為習楷必須多臨魏碑,尤以《張猛龍》、《鄭文公》、《元倪墓誌》等最可師法。若將魏體融入漢隸或唐楷,均有意想不到之效果,更可大大拓寬楷書的空間。《書譜》雲:“雖學宗一家,而變成多體,莫不隨其性慾,便以為姿。”王老師真善學者也!第三,不拘一格,為我所用但凡講書法要深入傳統,往往以先秦晉唐為高古。更有甚者,一味求古,以致泥古不化。王老師在取法傳統上,卻是“愛古不非今”的“拿來主義”。既習金文、石鼓文,也師近代諸家,以至時賢名師。譬如隸書,人多以漢隸為宗。王老師則認為,蠶頭燕尾僅是表像,兩頭寬綽,中宮收緊才是隸書特點。只要合乎前人規範、結字特點,注意書寫筆勢,融合某一筆意,即可成自家面目,不必囿於成見。因此,王老師作隸書,直接取法清代及近代諸家,如何紹基、趙之謙、楊峴、王福庵、劉炳森等。清人隸書守法而又出新,極具個性化。若言繼承創新,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對漢隸進行解讀和演繹,又何啻於先人十步百步?第四,道法中庸,雅正為本在書法的審美觀念上,王老師以其多年參與書畫拍賣的經驗,認為好的作品、受人歡迎的作品,必然是賞心悅目的。在“醜書”奪目的當代書壇,相較於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前衛書法,遵循傳統的審美習慣,恪守不激不厲、平和自然的書寫,是其書法立場。這種觀念也頗可代表絕大部分人對傳統書法修身養性的理解。相較於尚待歷史檢驗的當代書法,拍賣行裡高價成交的作品,往往更能體現當下藏家對書畫價值的理解:宏大的內容體量、優雅的氣息格調,以及純熟的技法和完美的形式。王老師正是循著這條道路勇往精進的。王老師初習大篆(金文)時,以其收藏的《商周金文百種》為識篆基礎,從這些拓片上認讀金文近兩千字。故此其以大篆書寫的毛澤東詩詞三十九首,百分之九十以上篆書字法有明確來歷和出處。大篆字法多變,往往一字多形。王老師則從眾多拓片和字典中尋出最經得起推敲,字形最美的那一個,以為模範,心摹手追,逐一識記。又顧及到現代人對大篆普遍隔閡,為使詩抄更可識讀,又以小篆字體為依據,兼參照清代王福庵、汪仁壽等學者書篆,以六書融會貫通。所書作品,雅正為本,不求新異,更不故作高深;所書各體,皆平和中正,又不落藩籬。或雲,這些經驗古人書論備述矣。然古人所述,情境懸隔,總不若時人經驗貼切可行。又,至道無難,唯嫌揀擇。能沉心靜氣、躬身踐行且卓有成效者,老師是也。人多由技入藝,若後繼乏力,難免匠氣;而王老師由道入藝,旁採博收,方法得宜,日日精進,事半而功倍,不由人不佩服!王老師書法五體皆精,且別具一格。整體疏朗簡靜,古意盎然,筆劃挺拔,結體富有趣味。篆書字法熟練,隨體詰屈,大小篆法相參而無違和。隸書含蓄簡約,重心偏高,弱化磔筆,在篆隸和隸楷之間遊走,當與有清名家同儕而無愧色。楷書作小字,本難寬博,卻以鄭文公碑築基,又參以隸意,整體清朗舒展,字字璣珠。行書則細筆快書,朗峭流麗,偶參草筆,轉折之間,緩急有致,結構亦不拘成法。以上五體,各有所長,又同染於一種氣格而別具精神。以上所言,多為先生日常啟發於我。以我之愚陋,私心揣摩,不知當否?還請先生教正。

壬寅仲秋後學姚豔於台州

王道庚,又名盛澤,字耕夫,號吳興晚學居士,澡雪堂主,浙江吳興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士,香港城市大學語言及法律文學碩士,暨南大學文藝學博士研究生。曾先後任浙江大學、香港大學講師;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客座教授。業餘愛好是中國商周青銅禮器和中國近現代書畫收藏。現有青銅器藏品三十餘件,書畫藏品一千三百餘幅。自幼酷愛中國書畫,曾先後修讀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山水畫高等文憑課程以及中國美術學院的山水畫高研班和書法高級創作研修班。所創作的毛澤東詩意畫《沁園春.長沙》、《念奴嬌.昆侖》、《沁園春.雪》、《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等,曾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大廳展出。所創作的毛澤東詩意畫《七律.登廬山》曾獲“廊坊杯”全國書畫展銅獎。已用篆隸真行草五種不同書體書寫完成毛澤東詩詞三十九首,《楚辭》選本中的屈原作品二十五篇,以及《四書》中的“大學”、“中庸”、“論語”等篇章。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


王道庚書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