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財爺)昨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香港來說特別重要,是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最佳切入點。他說,在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事業中,香港是先行者,擔當重要而獨特的角色,不但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也成就了香港的經濟地位。未來,香港會積極對接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和珠海橫琴三大 「試驗平臺」 ,用好更多先行先試契機。





當日,團結香港基金、香港地方誌中心、廣東省政府地方誌辦公室及澳門基金會聯合舉辦 \n「志史鑒今砥礪前行:從改革開放到大灣區建設」研討會,在香港、北京、廣東及澳門同步線上線下舉行。



港股總市值內地企業佔八成



研討會上,陳茂波致辭時回顧了過去香港從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到25年前回歸祖國的懷抱,再到今天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隨著國家持續改革開放,香港也成為內地企業 \n『走出去』的最重要橋樑。」陳茂波列舉數據稱,香港是外資進入內地的橋頭堡,經過幾十年發展,至今內地累計使用外資總額仍有超過60%是從香港進入。到今年7月底,已有1400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超過50%;以總市值來計算,內地企業佔港股總市值接近80%。到去年底,有超過600家內地企業在港設立地區總部或辦事處。這顯現了內地企業對香港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性,也展示了金融服務對實體經濟的貢獻,以及市場力量對推進改革的積極作用。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主題演講。



香港站上更高新起點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陳茂波指,大灣區人口超過8600萬,生產總值接近2萬億美元。過去幾年,香港與大灣區兄弟城市之間的跨境交通基建一一落成,兩地往返愈趨方便。大灣區正全力朝著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邁進。香港是大灣區龍頭城市之一,肩負帶領和推動大灣區的經濟朝更高增值、更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在助力整個大灣區的發展與升級轉型過程中,香港將會扮演更舉足輕重的角色。



他說,國家 \n「十四五」規劃提出了香港未來發展的定位和方向,比如建設成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等,這些方面香港跟大灣區城市優勢互補、強強聯手,都大有可為。同時,香港會積極對接好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和珠海橫琴的 \n「試驗平臺」,用好更多先行先試的契機。


「香港與大灣區共同繁榮發展,有著非常亮麗的前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融合,香港站在更高的新起點,不應侷限於香港本身,而是要以同心圓的視角,以大灣區一分子為本位,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陳茂波(中)等一眾嘉賓出席研討會。政府新聞處

 


鄧中華:要貢獻灣區制度型開放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鄧中華以視像形式對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提出三點看法,包括香港要充分發揮規則制度優勢,貢獻大灣區制度型開放;發揮人才優勢,參與大灣區高水平人才基地建設;以及發揮科技優勢,助力大灣區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兼貿易處負責人劉亞軍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標誌性事件,也將成為香港在新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多位嘉賓還就 「港澳參與新時代改革開放」進行專題研討,並就「金融·貿易·科創:協同發展,創造機遇」進行對話。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袁武表示,作為大灣區發展核心引擎之一,香港在金融、專業服務領域擁有優勢,可以和其他灣區城市產業群優勢互補,全力提升在國家雙循環中的功能作用。港大經管學院名譽教授陳坤耀指,香港高等院校擁有豐富的基礎研究成果,大灣區 \n「9+2」城市群偌大的人口與市場規模,為香港科創產業提供巨大的發揮空間。


來源:香港商報

記者:古小喬

編輯:楊眉

審讀:卓玲

審核:雨杉、Oriole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香港商報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