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白麵書誏
編輯|白麵書誏
“大山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
1989年的央視元旦晚會上,出現了一位金髮碧眼的“歪果仁”。
他身穿軍大衣,說著一口帶“洋腔”的普通話,聽起來似乎有些“不自量力”。
敢在中國人面前表演語言類節目?難道就不怕鬧個大笑話嗎?

事實上,這次表演很成功!
“中西合璧”的小品表演讓觀眾們眼前一亮,大山本人也成功混了個臉熟,被不少人所熟知。
而這並不是終點,此後大山又四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成為首位獲得“白玉蘭獎”的外國人;並且拜師相聲大師姜昆,開始正式學習相聲這門藝術;此後更是創辦了自己的節目《大山侃大山》。
但就是這麼一位,被無數光環加身的外國男人,卻在爆紅時期突然銷聲匿跡,大山到底發生了什麼?

大山和中國的“不解之緣”
要說大山和中國的緣分,那得從他爺爺那輩說起。
早在1922年,大山的爺爺羅斯威爾便遠渡重洋,來到我國河南商丘進行醫療援助。

他在當時,和同事一起創辦了“歸德聖保羅醫院”,這正是如今“商丘第一人民醫院”的前身。

隨後因為戰事吃緊,大山的爺爺也被迫離開了中國。但是他和中國這片土地的牽絆,卻延續到了孫子大山身上。
大山第一次接觸中文,是在一家照相館裡。當時他在店裡兼職,和一位華僑同事熟絡起來。也正是在這位同事的幫助下,大山開始學習中文。
但是這次學習經歷,卻意外鬧了個“大笑話”。

原來在學習開始前,這位華僑同事詢問大山:
“你是想學書面用語,還是接地氣的呢?”
對於中文0基礎的大山來說,中文不管怎麼分,對他來說都是:一句也聽不懂的Chinese。
但是大山琢磨,自己學中文不為別的,就是想和人正常溝通。那還是學個非書面語吧!
於是,他就跟同事學起了“廣東話”。還好這條“歧路”沒走多久,就被撥正了!

在1984年,19歲的大山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多倫多大學東亞系。開始系統地接觸中國語言,甚至還給自己起了箇中國名字——“路世偉”。

而他對中文的熱情也並沒有衰減,反而愈發強烈!
在大二的時候,大山直接主修“中國研究”。並憑藉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取得了優秀的的專業課成績。
使得大山的專業課老師都忍不住懷疑,這學生是不是有中國血統?怎麼對中國文化這麼痴迷?

可以確定的是,大山確實沒有中國血統。但他卻像其他華人子弟一樣,對中國有著深深地嚮往。
終於在畢業的這一年,大山“圓夢”了!
大山的“中國之行”
就在大山畢業這一年,學校新設了一個交流項目,將派遣留學生前往中國學習進修,
這樣的好機會,大山自然不會錯過。他憑藉優秀的專業成績,以及中文基礎,輕鬆拿下了這次機會。坐上了前往中國的航班。
成為了我國北京大學的一名留學生。

本以為這段留學歲月會平淡度過,沒想到一則通知,讓大山的生活“不平靜”起來。
原來為了讓今年的元旦晚會更有新意,央視節目策劃大膽嘗試。希望外國留學生們,也能參與到這個普天同慶的元宵佳節。於是他們向各大高校發出邀請。
大山本就對中國文化充滿興趣,能有近距離接觸的好機會,他當仁不讓!立馬接受了節目組的邀請。
於是便有了《夜歸》中的中國青年“許大山”。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個節目,讓大山本人“痛失本名”了。

原來在表演中,他接地氣的裝扮,以及流利的中文,讓大山這個角色“活”了起來,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
許多人也將留學生“路世偉”【大山中文名字】和“許大山”畫上了等號,親切地稱呼他為“大山”。
此後,他便開始以這個名字在中國發展和生活。

大山的“相聲之路”
在元旦晚會上的小品嚐試,讓大山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中國傳統藝術。
不過當晚節目中,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還得是姜昆和唐傑忠的《特大新聞》!

這樣純靠兩個人對話,就能引得全場觀眾笑聲不斷的藝術,深深地吸引了大山,讓他對相聲產生了濃厚興趣。
在回到學校後,大山又先後聽了許多相聲大師的表演。並鼓足勇氣找上了丁廣泉老師,提成想要跟著他學習說相聲。

丁大師本人也十分吃驚,外國人說相聲?光是學中文就很難了,還要去磨嘴皮子功夫,這個外國小夥真的能做到嗎?
大山的真誠打動了丁廣泉大師,他最終決定收下這個外國弟子。

在這之後的訓練裡,丁大師也沒有因為大山是外國人就降低要求,反而會更加嚴格地去打磨他的斷句和語氣。
最終,這個徒弟也算是學成出師了!
丁廣泉親自給他捧哏,師徒合作表演了《數來寶》,一點不遜色於原版本。
但是丁廣泉這邊辛辛苦苦培養完徒弟後,大山沒多久就找了個年輕人“另投師門”!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大山這邊雖然“出師”了,但他對相聲的追求並沒有放鬆。為了能向更高的方向發展,他打算再給自己找一位師傅,那就相聲界的新起之秀—姜昆。

姜昆當時才39歲,在相聲界絕對算得上是年輕人。
但是讓大山沒想到的是,姜昆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他,為何姜昆這麼不給面子呢?

主要是相聲界很注重輩分。姜昆的師傅馬季和大山的師傅丁廣泉是同輩,所以大山和姜昆也是同輩。
如果大山拜姜昆為師,那就是“自降輩分”。
再加上姜昆認為自己從未教過外國人說相聲,不敢輕易攬下這活。
但是大山並沒有這麼容易放棄,就算是被拒絕也絲毫不灰心,反而更加嚴格地訓練自己。

最終這份真誠和熱愛打動了姜昆,他正式將大山收入門下。
甚至還請來了李金斗、劉偉等人來見證兩人的拜師儀式。
此後在師父的提攜,以及自身的努力下。大山開啟了他的開掛人生。

大山為何“急流勇退”
作為第一個拜師學相聲的外國人,尤其還是從師姜昆這樣的相聲大家。大山受到的關注自然也不小。
在自身名氣加成下,在1991年,他再次登上了春晚!徹底在相聲界打開了名聲,先後合作了姜昆、馬季,以及潘長江等多位老藝術家。

隨後還加入了“加拿大駐華大使館”,編寫了《加拿大旅遊指南》,促進了“中加”兩國的民眾往來。
許多網友也評價道:如今大山的中文水平,怕是比大多數中國人還要好!

聽起來似乎有點誇張,但從中也能看出,大家對於大山的喜愛。
就在大山事業節節高升時,他的愛情也悄然來到。
在一次演出活動中,大山意外結識了一位名叫甘霖的重慶妹子。

兩人隨後也很快墜入了愛河,並在婚後孕育了一兒一女。
眼看著大山變成了中國的“洋女婿”,跟我們的關係應該更親密才對,但他卻逐漸退出了相聲圈。甚至還將老婆孩子一起送回了加拿大,這又是為什麼呢?

作為登上春晚最多的外國人,大山當時正處於事業巔峰期。不光在相聲界名氣漸盛,許多影視作品裡,也經常能看到他的面孔。
比如《編輯部的故事》,以及《地下交通站》和《宮廷畫師郎世寧》等影視作品。

但隨著名聲越來越大,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許多人將目光投放到了大山的家庭上,這使得一家人都不堪其擾。

尤其是大山的兩個孩子。因為混血的原因,外表和中國小孩有很大不同,在學校也經常受到了異樣的目光。無奈之下,大山只能將孩子和老婆送回了加拿大,以此讓孩子更自由的長大。

但是這樣也使得,大山和妻子過上了兩地分居的生活。長期的天南海北兩地跑,就算是大山也有些吃不消了。
就在這時,馮鞏一句話點醒了大山:

“人不能魚和熊掌兼得,你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回想自己來到中國的初心,本是想進一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如今卻在喜劇圈裡迷了眼,大山幡然醒悟,迴歸了初心。

他將自己的重心迴歸了家庭,逐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將更多的時間用來陪伴妻子和孩子。
但是虎年春晚卻發生了場意外,讓大山重回了觀眾視線,甚至還傳出了“師徒鬧掰”的消息,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罪魁禍首是這句話:“香風香水加香氣。”
有人截圖稱這句話,大山在2019年表演曾說過。如今姜昆在虎年春晚把拿出來用,是在“剽竊”徒弟作品嗎?
姜昆急不急不知道,大山在加拿大可是急壞了!連夜錄了條長視頻出來解釋。

原來呀,他的這句臺詞也是“抄”的,“香風香水加香氣”這句話最早出自姜昆的《廣東話》,大山也是經過師父同意才用了這句,沒想到會導致這場“大烏龍”。

所以這次的“抄襲風波”未免太可笑了些,不過也多虧了這次烏龍,讓大山又出現在我們面前。

那麼關於他迴歸家庭這個決定,你對此怎麼看呢?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