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時節
一候腐草為螢
二候土潤溽暑
三候大雨時行
//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
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鬥指未,太陽黃經為120°,於公曆7月22—24日交節。
“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相對小暑,更加炎熱。
//
大暑已到了在炎熱前加更的時候。有多熱?
宋代詩人梅堯臣有一首詩《和蔡仲謀苦熱》中有幾句:
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
總而言之,熱得無處中逃。

諺語說“伏天無君子”。可謂是“大暑齷齪熱,伏天邋遢人”。
還有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般人感覺到的更多是上蒸,地裡的農民感受到的恰恰是“上蒸下煮”,農民站在水田裡,像站在一鍋熱湯裡一樣,真真是上面熱氣蒸著,下面熱湯煮著。大暑更是如此。
腐草為螢小插曲:
腐草為螢,是大暑三候。
《西遊記》九十二回,“三僧大戰青牛山,四星挾捉犀牛怪”。
孫悟空帶著八戒沙僧去妖怪洞府青龍山玄英洞救師父唐僧。
孫悟空也變了個火焰蟲鑽進㓊裡打探。
此處火焰蟲即為螢火蟲的別名。
這兒有一詩,描寫孫悟空的機敏伶俐:
展翅星流光燦,古云腐草為螢。神通變化不非輕,自有徘徊之性。
飛近石門懸看,旁邊瑕縫穿風。將身一縱到幽庭,打探妖魔動靜。唐
孫悟空進了洞,找到唐僧。唐僧正在那邊哭邊吟詩。
悟空飛到唐僧跟前,唐僧說了一句話:“呀!西方景象不同。此時正月,蟄蟲始振,為何就有螢飛?”
悟空叫了聲師父,唐人喜到:“悟空,我心說正月怎得螢火,原來是你。”
此處提到了大暑的三候和立春的二候。
唐僧取經走了十萬八千里路,經了一十四遍寒暑,《西遊記》多次用七十二候寫了春夏秋冬的景緻。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