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
這一章,就像 “ 題解 ” 寫的一樣,是描述 “ 得道之人的具體模樣 ”
2.【 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
具體內容見譯文,我就不贅述了。其中描述了得道之人的幾種特徵:豫、猶、儼、渙、敦、曠、混。
我比較好理解的是:“ 渙、敦、曠 ” 。我覺得表達的是一種得到以後的靈活、樸實和豁達。
其次是 “ 混 ”,我也可以理解這種對萬物的包容性,但如果都想清楚、看破了,不應該是 “ 透 ” 或者 “ 徹” 嗎?
最後是 “ 豫、猶、儼 ” 了,確實無法想像現實中的樣子,如果各位有任何的想法和思路,還請不吝分享。
3.【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
我和譯文的看法不一樣。
我的理解是:「 怎樣才能停止渾濁?放著不動,就能慢慢變清澈;怎樣才能讓一個狀態(生態系統)以較為穩定的狀態長久運轉?只有攪動他(渾濁起來)才能慢慢產生生機。」
從小就聽大人說:「 水至清則無魚 」,長大了聽公司說 :「 Inclusive & Diversity 」 。
這個部分我是認同的。一個組織、系統中,是要有一些不確定性和異質性的存在,才有碰撞和化學反應,才會產生創造力和生機。
在工作中:招聘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否則很容易傾向於招聘到一類特質的同事,畢竟人麼,都喜歡和自己相似的,這樣安全。但同時,這樣的組織和團隊的抗風險性也會急劇下降。因為大家都一拍即合,那麼領導者看不到的風險,團隊也看不到,如同在黑暗中衝刺,前方一馬平川還好,要是懸崖峭壁,那就…
剛工作那會兒,我有一個小同事,先前我有點 “ 嫌棄 ” 她,覺得她對錢過於 “ 斤斤計較 ” ,每次發工資和獎金,都要一天天查工時,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算,少了幾塊錢也要找我問清楚!而我麼,從來都是拿到多少算多少,大差不差就行,很少去看工資單,所以並不理解她。
直到有一次小團建,她負責財務相關。我看到吃完飯,她和人家老闆義正嚴詞,討價還價的時候,突然覺得,“ 哇!還可以這樣!”( 畢竟是我掏腰包…她在幫我省錢來著… )晚上唱完歌,人家有多重活動,但某幾個和另幾個不同享,哎唷,反正我聽了腦子都暈了,把卡遞給她說:“隨便吧!”。她打開手機計算器,咔咔咔,一頓算,才 2 分鐘,就給了個組合解決方案!我突然覺得好安全!還好團隊有她!但凡有她在,絕對不能吃虧!!!🤣
你看看這就是團隊多樣性的力量!
4.【 保此道者不慾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
所以, 是不是盈滿也是一種 「 清 」的狀態。而不盈滿就意味著存在變數和包容性以及可能性!
至於 “ 蔽不新成 ” 我還是不理解,如果有朋友有思路,記得告訴我喔~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也歡迎大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讓我們啟發並點亮彼此吧!🥰
# 15 days already,66 days left !加油!!
上一篇 · 道經 · 十四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