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咖啡品種和人一樣,不可能是自然進化的產物。


———————————


附件四

咖啡品種



鐵皮卡

Typica是所有其他阿拉比卡種的基因藍圖。人們認為,它起源於蘇丹南部,在埃塞俄比亞繁榮之前,最終於西元7世紀左右在葉門種植並投入商業生產。

Typica被荷蘭人運到東印度群島,也是第一個跨越西印度群島的品種。1720年加布裡埃爾·德克利厄在馬提尼克島將它種植成功。

Typica成熟時會結紅色果實。 該品種相對低產,抗病性很低。但它的杯品質量在全世界仍然是聲譽不減。

接下來要介紹的一些品種,幾乎都是typica的突變選種和雜交種的不完整清單,都是精品咖啡業垂涎三尺的品種。你會注意到,在大多數情況下,我使用了模糊的杯品描述。雖然有些品種風味獨特性及識別度很高,但無法百分之百確定這些特徵是否會凸顯在杯品之中,因為在評估味道時必須考慮許多其他因素(包括處理法及烘焙)。

波旁種

來自留尼旺島(波旁島)的第一代鐵皮卡變種。波旁種乃諸多南美品種的父屬甚至祖父屬,如卡杜拉、卡杜埃、帕卡斯及新世界等等。在今天的拉丁美洲產區,波旁種的熱度仍然只增不減而膾炙人口。它還來到了非洲,在盧安達及蒲隆地廣泛種植。絕大多數波旁種果實呈紅色,但也有一些變種生長出來的漿果是呈黃色或橘色。波旁種產能比鐵皮卡高20%~30%,但品質幾乎無異。與鐵皮卡相比,波旁咖啡口感更甜、更平衡。

卡迪姆

千萬不要和卡杜拉或卡杜埃混淆了,卡迪姆是卡杜拉與蒂摩種的雜交。該支系超級抗病蟲害,也正因如此,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葉鏽病肆虐的拉丁美洲大產區,卡迪姆被廣泛種植。然而與其他阿拉比卡品種相比,它的杯品略輸一籌。沒辦法,誰讓它傳承了蒂摩基因了呢?蒂摩種又稱為Arabusta,即阿拉比卡中鐵皮卡和羅布斯塔的自然雜交品種。而卡迪姆中的羅布斯塔顯性基因決定了它具備抗病蟲害的能力。

卡杜埃

一種卡杜拉與新世界雜交的搞抗病、高產品種,在上世界五十年代於巴西研發成功。它繼承了卡杜拉的基因特性,成熟漿果或紅或黃。卡杜埃因其重酸度而成為中美洲大產區諸多品種中最亮的仔!

卡杜拉

該波旁變異種因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於巴西國內一個名叫卡杜拉市的地名而名正言順。卡杜拉高產,種植間距小,易採摘。然而它的弊病在於不能在太高的海拔地區種植,以至於平淡醇厚度成為了它的硬傷。另外它還因漿果過重而壓折枝條而使整棵樹木呈自殺狀。所以當卡杜拉的種植海拔在1200~4000英尺之間,杯品質量超高且更高產。在中美咖啡帶,卡杜拉佔主導地位。

瑰夏

瑰夏是鐵皮卡變種,無論是漿果還是葉子,形狀皆狹長。一些業者深信不疑瑰夏(Geisha)源自位於埃塞西南部的跪下(Gesha)村。該村中的咖啡種子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散佈到了坦桑尼亞,五十年代便從那裡飄洋過來到了哥斯大黎加。除了巴拿馬以外,這些國家只種瑰夏,但沒像巴拿馬那樣拿雞毛當令箭。

然而在高海拔種植區的巴拿馬,瑰夏種證明瞭自己並非藝妓,而是不折不扣的武則天。它所產咖啡富有熱帶果類味、柑橘香及茶香等識別度。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全世界都在種瑰夏,🐶。

麻辣高級配

Maragogype別認為是鐵皮卡自然變種。巴西巴伊亞洲是它的出生地,當地人的拼寫方式的Maragogipe。它因豆體碩大而聞名,產量是帕卡瑪拉的一半。

新世界

上世紀四十年代發現的波旁鐵皮卡雜交種,如今在拉丁美洲產區仍然盛行。改種要比鐵皮卡和波旁更高產,更抗病。但也正因如此,它的風味豐富性略為差強人意。

帕卡瑪拉

Pacamara非常吃香的品種,是pacas和maragogype的雜交品種,上世紀五十年代在薩爾瓦多實驗成功。與maragogype相似,pacamara低產,但是漿果顆粒碩大,種子是普通波旁體積的二倍。pacamara杯品極好,好上口,酸度乾淨,花香怡人。尤其是在更高海拔種植區域所產的咖啡屬上品。

帕卡斯

一波旁自然變種,於1949年在薩爾瓦多被發現。pacas植株緊湊型,相對低海拔地區易存活。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一直想通過對其栽培希望取替maragogype。

TEKISIC(特奇西克)

又名「波旁進階版」。tekisic乃一矮株品種,薩爾瓦多咖啡研究所(ISIC)從1949年到1977年間,歷經28餘載,終於選育此高等波旁種。雖然改種低產,但也正因如此,該咖啡口感怡人,杯品極其驚艷,風味層次複雜豐富。為此深受深受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及危地馬拉有進取心的農場主的青睞。

SL-28

SL是「Scott Laboratories」的縮寫,是肯尼亞政府支持的科技型企業,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受僱於肯尼亞政府致力於尋找本土咖啡標誌性品種,並希望該品種適合肯尼亞土壤並可廣泛種植。SL-28是黑莓風味咖啡的鼻祖,也是肯尼亞風味咖啡的代理。SL-28只在高海拔地區才可發揮其優越性。

SL-34

與其姊妹版SL-28,SL-34在任何方面都略輸一籌。即使如此,SL-34的刺激性酸感及象徵性漿果杯品,亦足以在眾多SL低海拔家族中暢敘幽情。而且它還有一個長項,就是在高海拔地區不懼強濕雨氣候(漿果:臥槽肯尼亞有高海拔濕雨氣候嗎?)因此,SL-34當然具有它現存於世的獨道之處。但它還是繼承了SL家族不敵葉鏽病的基因。

維拉撒奇 villa sarchi

乃一矮株波旁變種,發現於哥斯大黎加的撒奇村的村政府樓根兒底下。樹枝與樹幹呈陡角狀,在綠油油的樹葉中卻長著幾片奇怪的紅銅色的樹葉。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的果味杯品非常出色,加之高產及抗病特性,更令人討喜。


附件五:咖啡購買指南


往期回顧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序)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導讀)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1a)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1b)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1c)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1d)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1e)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1完)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2a)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2b)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2c)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2d)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2e)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2f)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2g)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3a)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3b)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3c)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3d)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3e)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3f)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3g)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4a)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4b)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4c)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4d)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4e)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4f)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5a)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5b)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5c)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5d)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6a)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6b)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6c)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6d)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6e)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6f)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6g)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6h)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6i)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7a)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7b)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7c)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7d)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7e)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7f)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a)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b)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c)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d)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e)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f)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g)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h)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i)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j)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8k)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9a)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9b)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9c)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9d)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9e)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9f)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附件一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附件二

🔗漿果譯書《求知咖啡師指南》附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