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瞭解更多


文/關品方

2021年11月18日


美國有所謂"預防性外交"的說法,以國內立法的方式就別國問題說三道四,自訂規則,其實質是赤裸裸幹預別國內政。現在是時候嚴厲駁斥,一概否定。



所謂"臺灣保護法"也好,"臺灣安全法"也罷,百變不離其宗,都是典型長臂管轄的例子。最新一條涉臺法案是2020年12月27日的"臺灣保證法",特朗普正式簽署生效,包括在一系列撥款法案之內。目的是讓美國政府對臺軍售常態化。


美國最早一條涉臺法案是"與臺灣關係法",卡特於1979年4月10日簽署生效(同年1月1日中美建交之後,馬上推出),當年無視中國的抗議。俟後,美國不斷以國內立法的形式,變相維持美國與臺灣當局的官方和軍事聯繫,作出了許多違反中美建交公報和國際法原則的規定,是影響中美關係50年來正常發展的重大障礙。


美國政府根據這個"與臺灣關係法",持續向臺灣當局出售武器,干涉中國內政,阻撓臺灣統一,50年不變,直到今天非但仍不打算改變,近年更已變本加厲。



最近美國參議院又有政客泡製了兩份新鮮出爐的涉臺法案草案,分別是"臺灣嚇阻法案"和"武裝臺灣法案",內容是每年為臺灣當局設置20億美元的融資貸款額度,讓臺灣當局藉此貸款購買美國的武器設備,讓美國軍火商高價賣出武器之餘,還可賺取利息,一塊地皮刮兩次。


估計這兩條法案最終參眾兩院會先後通過,交到白宮讓拜登簽署正式生效。美國國防部隨即可向蔡英文臺獨集團開單收錢,每年盛惠20億美元(可以欠住先)加上利息,高價將一些快要撇賬報廢的軍火庫存賣給臺灣當局,另加培訓教導及維修保養收費,另兼零部配件長期供應更換合同,賺到盡。


昨天的中美最高領導人線上峰會,不但沒有聯合公報,甚至雙方共同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也沒有(完全可以安排線上舉行)。客觀而言,除了提供絕佳機會讓北京明確闡述一系列立場外(具劃時代意義,另論),從美國角度看,只是拜登的一場政治騷(視頻會議由美方提出),會議的實質成果有限,美國以臺製華的政策不會改變。因此,臺獨分子倚美謀獨的行徑也不會改變。



港人認為,不可相信拜登的所謂承諾。美國政壇口不對心,言不對行,心口不一,首鼠兩端,因為說穿了都是一群政客在攘鬧,營營苟苟,拉幫結派,混水摸魚,各為其主,為幕後軍工金主集團服務(利益何在?不言自明)。對不起,如用俗語形容,就是狗改不吃屎,視政治為表演,以華麗的袍子包裝,上面千瘡百孔,爬滿了蝨子。


因此,就在拜登口頭上說“美國不支持臺獨”之後,語音剛落,白宮新聞稿就把這句刪了,強調以"一法三公報六保證"為基礎維特"一箇中國"政策,把一法(1979年的"與臺灣關係法",經常被美國政客故意說成是"臺灣保護法")和六保證(1982年列根對臺灣當局的六項保證,其中包括美國不設定終止對臺軍售的日期;2020年9月1日解密,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在其官網上公佈)夾雜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間,混淆視聽,以美國自己的立法來幹擾國際法,美其名曰"預防外交"。


這當然是完全錯誤,非法和無效的。拜登政府夾帶了私貨進來,其實質是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意圖把臺灣永遠從中國領土分裂出去,堅持繼續鼓動臺灣獨立。明一套暗一套,說一套做一套。



相信北京早晚將會以相對應的立法形式,堅決反對美國所有的涉臺法案和所謂六項保證,進行硬核反擊。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就是這個意思。光是外交部不斷發聲明反對,似乎作用不大。


長久以來,美國在臺灣議題上就是這樣,耍兩面派,其險惡用心1979年建交42年來不曾改變,2017年印太戰略確立,過去4年來更變本加厲。如今圖窮匕現,不再掩飾,司馬昭之心,全人類皆知。豺狼的本質就是這樣,狠命不停攻擊,你不打死牠牠不走。


所以,君不見中美最高領導人視頻會議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接受採訪時,仍堅持說:『根據"與臺灣關係法",美國對確保臺灣有自衛能力做出過承諾,美國關注臺海和平穩定』。意在言外,堅持售武。怎樣售武?為了以臺製華,挑撥臺灣當局,繼續倚美謀獨。



美國政壇最近提出的所謂預防性外交,不論是舊瓶新酒還是新瓶舊酒,實質是一切言論和行徑都在為臺獨分子撐腰打氣,是對中國內政的嚴重干涉,不利於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


相信北京的反應肯定會軟硬兼施,在適當時候嚴正宣佈,美國一切涉臺法案和對臺保證,包括"與臺灣關係法"及所有美國關於臺灣自說自話的東西都屬無效,一概不予承認,因為干涉了中國內政。估計或將會出臺"國家統一法"以配合"反分裂國家法",將臺灣統一後的具體安排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下來,硬核對抗美國的一系列涉臺法案和對臺保証。


所謂中美共同管理競爭,中美共同抑制臺獨,應該理解為只是外交上的修辭,正確說法肯定是一切涉及臺灣統一問題的美方言行都不符合國際法。所謂預防性外交,只代表美國心口不一的虛偽包裝,其真正目的是企圖阻礙臺灣統一,和"不統不獨不武"暗合,關鍵是"不統",妄想臺灣永遠"不統"。



港人當然希望中美修好,冀求世界和平。歲月教導港人,國家富強民族興盛,才最可靠,一切從實力地位出發。50年前,促成中美建交的是蘇聯。當年是中國貧窮,因此美國不視中國為敵。如今祖國站起來,繼而富起來,進而強起來後,蘇聯亦已縮小為俄國。


在美國眼中,中國的和平崛起,成了如50年前的蘇聯一樣,是唯一能與之爭一日之長的大國,兼且被中國戳穿其軍事帝國集團霸權的猙獰面目。令美國更不安的是,中國人口是其4倍,中國和平崛起,帶動發展中國家興旺發達,美國繼續稱霸的優勢將會弱化。"地盤流失",他們怎不明白,會怎樣做?



港人精明務實,作為中國人,最理想的抉擇是在一國的主導下,為國家構築好香港特區這個獨特的中西交滙的橋頭堡。



作者介紹:關品方

香港大學學士,日本一橋大學碩士,澳洲西悉尼大學博士,澳洲註冊執業會計師,國際企業管理顧問,香港經濟學會執行委員,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香港玉山科技協會名譽教育顧問,華研企業家生態聯盟(戰略合夥人兼首席金融投資顧問)。


關教授是風險投資及項目融資專家。曾任職日本郵船,環球航運,花旗銀行,美林證券,長江實業集團,聯合技術集團,和邦控股集團, 興科融資集團,澳洲上市公司鐳射控股集團, 香港上市公司財華社集團,亞洲資源集團及中慧國際集團董事,耀中國際教育機構財務總監, 深圳上市公司江陵汽車集團董事, 珠海北師大/港浸大聯合國際學院教授兼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香港大學工商及經濟學院客席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清華大學長三角經濟發展研究所學術顧問,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電子商務及互聯網計算碩士課程教授。曾任香港大學浙江科學技術研究院行政院長,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特別顧問。


現任杭州臨安青山湖科技城智庫首席顧問,香港臨安同鄉會名譽會長,香港杭州同鄉會理事,前海惠農/前海財富諮詢/前海匯通首席經濟顧問,珠海創科引聯總裁,上海橋悅物聯科技副主席,香港國際經貿合作協會董事兼教首培訓委員會主席。


關注我們

掃描左側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