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三三
本文首發小十點
前幾天,在B站@北京青年x涼子訪談錄看了一期節目。
裡面關於婚姻的談論,太現實了。
有個叫洛洛媽媽的,結婚之後發現丈夫一直借外債。
剛開始,她還和丈夫一起還這些錢。
結果還完一筆又一筆。
不僅如此,丈夫還以她的名義貸款,把錢花在別的女人身上。

在她剖腹產前,丈夫還拉著她貸款。

她被壓幹榨淨後,丈夫還跑去找她的朋友借錢。
面對背叛和謊言,生完孩子沒多久她就離婚了。
她感嘆說:
“真的刷新了我對人性的認知。”

人性的真實,在金錢面前展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婚姻裡涉及錢。
婚後的矛盾衝突,大部分是金錢導致的。
它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一個金額,更是慾望的鏡子、人性的投射。
錢要不要放在一起管?誰來掌握財政大權?如何花錢?
這些都是夫妻之間不得不面對、討論和決定的一件事情。
更是雙方金錢觀的博弈。

談錢傷感情
是婚姻裡最大的錯覺
一旦涉及到錢的問題,很多人總覺得難以啟齒。
他們覺得,過分強調婚姻中的錢,會讓彼此的關係變得不純粹。
實際上,不談錢才是真傷感情。
在電影《喜福會》中,華裔姑娘Lena和丈夫一直過著AA制的生活。
在他們家冰箱上貼著一張賬單,上面列出了他們需要共同支付的物品。
包括麵包、冰淇淋、生活用品等等。

哪怕如此細緻地列出所有的花費,兩個人也依然有爭執。
有一次,丈夫認為不應該分攤除蟲劑的費用,和Lena大吵了一架。
理由是,貓是他送給Lena的生日禮物,是屬於她的貓。

實際上,Lena並不喜歡這種斤斤計較的相處方式。
但是她從來沒有表達,而是選擇默默忍受。
有一次媽媽來家裡做客,看到小兩口連冰淇淋的費用也是AA。
媽媽心疼地說:
“女兒,你從來不吃冰淇淋。”

那一刻,Lena情緒徹底崩潰了。
丈夫從未發現她不吃冰淇淋,還把費用劃分在共同賬單裡。
而且,丈夫的工資是她的整整7倍。
Lena徹底爆發了,對著丈夫大吼:
“我討厭斤斤計較,討厭什麼該平攤,什麼不該平攤,什麼應該自己付,什麼又應該加起來!”

最後,兩個人還是走向了離婚的結局。
我們總以為婚姻很純潔,談錢太俗,是拜金、算計。
往往越忌諱談錢,越會埋下矛盾的禍根。
等步入婚姻生活,這些不合逐漸顯露,才是真的傷感情。
婚前不談錢,婚後就全是錢的問題。
談錢的背後,是對彼此的信任和包容,是放下戒備,坦誠相待的開始。
曾在網上看到一句話:
“好的婚姻基礎都是‘愛’和‘錢’,只是很多人把這個組合當成了單選題。”
深以為然。
好的婚姻,就是一半愛情,一半金錢。
好好談錢,才能好好去經營感情。

金錢觀差距太大
很容易消耗彼此的愛
戀愛時最大的錯覺,大概是有情飲水飽。
婚姻裡,愛當然重要,但三觀契合才是相處的基礎。
其中就包含金錢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金錢觀,無關對錯。
但是差距過大,往往是嫌隙和矛盾滋生的開始。

我有一個朋友,和丈夫戀愛長跑7年,奉子成婚修成正果。
婚禮上,朋友哭著說是嫁給了愛情。
如今結婚2年,她卻深陷痛苦,甚至時常閃現離婚的念頭。
無關出軌,也不存在家暴。
僅僅是因為兩個人消費觀完全背離,相處起來太累。
丈夫務實、節儉,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談戀愛的時候,每次約會他都是選最便宜的飯館,幾乎沒買過禮物。
有時候出去玩,為了省一筆打車錢,拉著朋友走2公里的路。
朋友覺得這些沒什麼,有愛就行。
結婚以後浪漫的濾鏡褪去,剩下的只有委屈和隱忍。

在商場看到想買的衣服、包包,想到丈夫心疼的眼神,快樂瞬間消失。
每次網購,看到一個個快遞,丈夫又會吐槽她花錢太可怕。
有一次朋友忍不住回懟:“我自己賺的錢,你管不著。”
之後的日子,兩個人因為錢大吵小吵不斷。
徹底讓朋友寒心的是,她在生孩子疼得死去活來時,丈夫卻為了省下無痛針的錢,在一旁絮絮叨叨。
那一刻,所有的親密和信任瞬間崩塌。
朋友對我說:
“原本以為有愛就能戰勝一切,沒想到卻敗給了錢。”

我們總以為愛才是婚姻的全部,卻唯獨忽略了,金錢和愛一樣,都意味著給予。
金錢觀濃縮的是一個人的三觀。
兩個金錢觀迥然不同的人,再多的愛也會在朝夕相處中消磨殆盡。
大家還記得著名的中韓母子戀陳華和鹹素媛嗎?

兩人隔著18歲的年齡差,一見鍾情愛得一發不可收拾。
陳華更是不顧父母反對,毅然和鹹素媛結婚,並承諾照顧她一輩子。
但最後還是離婚了。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兩個人消費觀差距太大。
鹹素媛極其節省,甚至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家裡牙膏用完了,有牙刷蘸上鹽繼續刷;
婆婆洗完頭的泡沫,她會留下來繼續給自己洗頭;
晚上7點以後不準開燈,為了節省電費;
大冬天不開暖氣,凍得瑟瑟發抖就把泡沫紙纏在腿上;
過期的泡麵繼續吃,洗臉的泡沫用來當沐浴露;
……

有一次,陳華趁著打折買了一堆生活用品,被鹹素媛追著罵。
可想而知,這樣的婚姻生活有多窒息。
最後一拍兩散的結局,也不過是意料之內。
金錢觀和消費觀差異太大的夫妻,一談錢就是雷區。
一旦彼此之間只剩下關於錢的爭執,感情也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金錢觀契合,彼此能夠相融,關係才能夠長久。

好的婚姻
都要經歷金錢觀磨合期
每個人不同的金錢觀,都是在很多複雜因素影響下形成的。
可能是成長過程的某些經歷,也可能是父母消費觀念的影響。
很多時候,我們過分放大了這份差異,卻忽略了背後的原因。
“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在《愛的八次約會》這本書中講了一個故事。
一對夫妻的消費觀截然相反。
丈夫習慣未雨綢繆,至少要存夠6個月的房租和日常水電費用。
妻子則覺得應該活在當下,她認為多餘的錢就應該拿來娛樂放鬆。
剛在一起的時候,兩個人的金錢觀念的衝突還不是很大。
直到丈夫獲得了一筆遺產,矛盾瞬間爆發。
丈夫認為應該把錢存起來,妻子則堅持要用這筆錢去旅行。
兩個人越吵越激烈,誰也說服不了誰。

冷靜下來後,兩個人坦誠聊起來自己消費觀背後的原因。
丈夫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從來沒有存過錢。
在父親失業以後,他們過了一段非常艱難的生活。
14歲時他就開始賺錢貼補家用,存錢對他來說意味著安全感。
妻子則是因為父親35歲就去世了。
生前,父母經常說要帶她去旅行,但直到父親去世這個願望都沒實現。
所以她覺得活在當下很重要,有些事不做就真的來不及。
在瞭解彼此真實的想法後,兩個人的矛盾很快化解了。
他們把那筆財產一部分存了起來,另外拿了一部分去旅行。
彼此的關係也經過這次關於金錢的討論,愈加親近。

所以,金錢觀的差異不一定就是婚姻的絆腳石。
在金錢觀發生衝突時,多瞭解一下背後的原因,再去考慮融合、包容。
這樣,才能儘可能減少衝突,增加信任。
婚姻生活的兩個人,本來就是帶著彼此原生家庭的影子。
生活習慣、消費觀念,都要經歷磨合期。
彼此相互包容,相互體諒,尊重理解,坦誠溝通,很多矛盾都能化解。
大部分夫妻的金錢觀,真的沒有大到天差萬別無法磨合。
有的時候,需要的僅僅是一點點理解。

好的婚姻
就是要認真談錢
在《傲慢與偏見》裡面有一句話:
“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荒謬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
步入婚姻,不光有愛,還意味著兩個人要開始團隊作戰。
每個人對於婚姻的期待和定義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也不一樣,必須互相協調,團隊合作。
當然,最重要的是信任和溝通。
曾經看過一個新聞,杭州一個男子給電臺打電話抱怨妻子。
他說妻子月薪5000,卻花了2萬塊買包,是愛慕虛榮。

妻子也滿腹委屈。
結婚時沒辦婚禮,接親也沒婚車,丈夫也從未送她超過700塊的禮物。
這個包包她喜歡了很久,這次狠心買下,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

有錯嗎?
誰都沒有錯,錯的是雙方缺乏溝通。
丈夫站在實用的角度來考慮,卻沒有看到妻子的需求。
多一點溝通和信任,才是化解矛盾的開始。
很多因為錢引發的矛盾,都是因為我們避而不談錢。
因此有了隔閡,產生嫌隙,失去信任,感情變淡,心也越隔越遠。
在婚姻中,要大膽談錢,也要認真談錢。
婚姻中錢的問題解決了,至少能減少99%的煩惱和矛盾。
我們一直都在說,結婚一定要三觀一致,卻忘了“金錢觀”是包含在三觀裡的,提前沒有任何商討、磨合,婚後就會出現麻煩。
婚姻,談錢不一定傷感情,不談錢一定傷心。
好的婚姻,一定是雙方願意開誠佈公地處理好夫妻間的金錢利益。
夫妻生活,它既要有詩情浪漫,也要有柴米油鹽,在煙火氣中既要談金錢利益,也要說愛情浪漫,不偏科,不下作。
點個“贊”,願我們的婚姻沒有金錢的困擾,只有相互包容的理解。
最後,你家的錢是放在一起還是各管各呢?誰掌控財政大權呢?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哦~

梅豔芳塵封18年的秘密首次曝光,怪不得趙文卓忘不了她
李雲迪被拘48小時後,消失3個月的李子柒悄悄復出了……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