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那片迷人的竹林


(外二章)

馬 壯

有水滋潤的鄉土溫情脈脈,有江環繞的家園風韻依依,有河盪漾的原野姿容灼灼,更喜河邊那一片片、一叢叢蒼翠碧綠、靜謐茂繁、搖曳婆娑的竹林分外妖嬈又令人神往。

 都說,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每一次回故鄉都是逢年過節來去匆匆,或是人情往來車輪轉轉,多地惦念著,時兒夢囈裡牽腸掛。

了卻一樁心願,安撫一泓鄉愁,趁盛夏炎炎,思念綿綿,我橫下決心擠出一抹時光,索性步行回家,零距離親近這片竹林。  

從秀麗的大化瑤鄉縣城往情人灣畔的家有一段近二十公里依山傍水曲彎蜿蜒林蔭茂盛的鄉間小道,路的兩旁一邊是連綿巍峨疊障丹青如黛的群山,一邊是波光粼粼漣漪層層霧靄浩緲的紅水河。河水繞山而清碧旖旎,柔媚幽碧;群山依水而崢嶸蒼茫,逶迤磅礴。

從電站壩首逆流而上,淌漾於 沿河岸邊曲徑通幽的林蔭小道,彷彿浸入鄉愁的潺潺溪澗幽徑,沒走幾步心兒漸漸醉了,沒多久雙眼越來越犀利而又溫潤熱切。路邊即山腳下,路旁即河邊。幾處楊柳依依、山果灼灼、芳草萋萋、野花點點;幾處木棉蒼翠蓊蓊、傲然挺拔、高聳魁梧,榕樹遮天蔽日、碧綠蒼勁、鬱鬱蔥蔥;幾處松林幹練挺拔、蓬勃生機、綠蔭如蓋,按樹粗壯矗立、青翠欲滴、隨風搖曳;幾處野生的番桃碩果扁圓圓、梨兒黃澄澄、柚子沉甸甸、葡萄紫晶晶、青梅紅粉粉。伴隨著野花競豔,芳草幽香,葳蕤濃綠,一碧千里清澈飄逸靜謐浩瀚的河面上,時兒水鳥展翅戲嘻、白鷺翩翩起舞;時兒煙霧嫋嫋、游魚撥刺,時兒船影綽綽、漿聲欸乃。一幅山水靈秀編織、描繪的田園畫廊。

最為讓人聚焦眼神的莫過於河邊綿長雋秀的竹子了。是河水的甘純清澈滋潤?是兩岸肥沃的土地氤氳孕育?竹子舒展長臂,綻露笑靨,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揮灑一叢翠綠的浪漫,臨風起舞,綠蔭蔥蔥,婀娜多姿。若獨枝,柔軟綿綿、亭亭玉立、悠然妖媚,與草叢交相輝映,爭奇鬥豔;若連片,水天竹一色,蒼綠像一塊無瑕的翡翠,鋪蓋著河的兩岸,這是一條竹林簇擁的靈動的河,又是一片依水環繞而青翠興旺的竹林,演繹神奇夢幻般的色彩情調。

沉迷之中,不知不覺就走進了鑲嵌於被譽為紅水河’’百里畫廊“最美景色的情人灣畔我魂牽夢繞的一片廣袤蒼翠的竹林。源於山腳下的一灣清泉,蘊含著山澗青翠的風韻,盪漾著泥土純樸的清香,明淨碧綠,清澈閃耀,歡快地潺潺悠悠而來,流經一片寬闊的河邊灘塗,或許土地肥沃灘塗上茂盛生長著一大片竹林。我沿石塊鋪設的竹間小道徜徉,石階下的小溪’’嘩啦嘩啦’’的流水聲動聽而清脆。竹間的小溪清冽純碧,這是滿山遍野的深埋於泥土沉沙過濾後流出的汁液匯聚而成的一股血脈,不緩不急,不緊不慢,清澈純粹,一塵不染,潺潺涓涓地滋潤養育著每一根竹子。走著走著,仿若投進了童話般的竹林間。

翠綠是這裡的主色調。雨後的竹林格外青翠,真切而本色,鮮嫩而欲滴,每片細小的葉兒宛如小綠扁舟迎風輕飄飄搖晃,嫩綠綠像一片片晶瑩剔透的碧綠翡翠,繁茂透明,純粹深邃。青青的葉兒綠盈的杆,蒼勁鬱蔥的像飽經風霜的老人,粗壯挺拔的如年輕青春的小夥子,輕柔纖細的似高挑苗條的少女。遠遠望去,漫山遍野一碧萬頃,滿眼綠色的天地,一灣清翠的海洋。

幽靜是這裡的主旋律。清新而純樸的氣質在凝聚,清麗而脫俗的風韻在盤旋,清幽又雅緻的氣息在瀰漫,清淡淡、潤浸浸融入心靈深處的五臟六腑,只要閉眼輕輕吸上一口每一條血管裡就澎湃著充盈著竹葉青青的清幽,有草的芳香,有花的夭灼,有水的甘甜,有春的溫馨,有夏的熾熱,有秋的厚重,仿若置身於寧靜靈空的世外桃園。

靈動是這裡的主題曲。幽靜素雅的竹林間,依稀能清晰聆聽到溪水環繞竹根以及撞擊石頭傳出’’叮咚叮咚’’的聲音,和著一陣微風滑過竹梢蕩起’’呼啦呼啦’’的飄拂聲,宛若歡快的小曲兒在悠悠回漩。只要靜心即可捕捉到竹子向上撥節的翠語,一陣高過一陣,一撥高過一撥,真真切切,生生翠翠;只要聚神便可尋覓到蝴蝶兒成雙結隊展翅低飛翩翩起舞,麻雀兒輕盈跳躍,清脆呤唱,溫馨啘囀,蛐蛐蟈蟈齊聲喧鬧,爽朗透徹,潔白的白鷺於竹叢中穿梭悠盪,呢喃鳴啼,寧靜幽遠,溫情愜意。

人們常說:文人墨客,尤為愛竹。其實,不盡其然,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也塑就一方水土。愛竹是兩岸壯瑤鄉親樸實無華而又亙古執著的品德與習性,種竹乃是鄉親們骨子裡固有的本色、傳承與血脈。由此,這河邊的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田間地頭,村頭屯尾都要種竹,都擁有竹,尤其河邊灘塗。這兒的竹種類繁多,有楠竹、綿竹、毛竹、苦竹、水竹,嬌貴一些的是紫竹、羅漢竹、人面竹、鴛鴦竹等等,都擁有一樣純樸厚道的心靈,一樣翠綠碧鬱的容顏,一樣剛毅挺拔的風姿,一樣不染沿華凝聚向上的骨氣,以血濃於水的不屈生命和磅礴力量,演化成一片清新和素雅,將山外的燥熱與浮華阻隔得決然和純粹,使身心的煩憂與傷感遺忘於九霄雲外,讓人沐浴和滋潤於天然的氧吧裡,讓心酣暢淋漓盡致地溫馨且舒暢著,讓情至真至幻地迴旋著融化著……

難能可貴的是,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縣裡給河兩岸的壯瑤鄉親立下一個規矩,在河邊每種植每一棵竹子並且確保竹子生長成片成林,以棵為計給予經費上的獎勵,一諾千金,一舉多利,一舉多益,一舉多善,即契合了鄉親們的心願,更激發了骨子裡種竹養竹愛竹賞竹戀竹的情懷。美麗的竹林其實是兩岸鄉眷的汗水、智慧與心血澆灌的,勤奮與純樸情愫創造與孕育的美喲!

東坡先生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起初,對此詩不明其深意。甚至想,老先生因了文人的儒雅而故弄玄虛的。而此時此刻仰望著兩岸蒼翠碧綠的竹林,聆聽著輕風吹拂的清脆竹韻,以及想象著竹間撥節的翠語,連綿悠揚的竹海的濤陣,目睹著鄉親們日出日落一日起居,一粥一飯,一凳一床,一筷一碗,一生一世都與竹息息相關,緊緊相連,深深相通。竹給予人類的是甘甜的汁液,生命的芳華。以春天一樣給人們帶來溫暖的春筍,青炒、燉悶、幹蒸、涼拌都是一款款愛不釋手的美味佳餚,延伸而來的竹筒飯、竹筒酒、竹葉粑、竹蓆子等等均以竹為依託,掌起人們的每一天生活的紅火與多彩,接踵而至的竹樓、竹簍、竹籃、竹蓆、竹桌、竹椅、竹棑、竹橋、扁擔云云,都是竹經人們的心靈巧手演繹成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生活畫卷,再就是各種各樣美侖美奐的竹質工藝品,手編的、刀刻的、彩繪的,從人物到花鳥蟲魚,飛禽走獸,應有盡有,栩栩如生,竹以各種用途與姿態融入人們的衣食住行的點點滴滴。水鄉人對竹的喜愛與依戀,應驗了’’不可居無竹’’簡單樸實而又蘊涵厚重的詩意。

夕陽西下,絢麗的晚霞瀰漫在蔚藍藍的江面,幽靜的水面上一下泛起璀璨的金光。江邊原本翠綠雅絕的竹林氤氳一片金色的彩虹,生機篷勃、濃蓊蒼鬱。又一陣風拂過,蘊含的清幽與香氣醇厚而馥郁,叫人一步三回頭,流連忘返,眷戀深深,魂牽綿綿。

依稀中,我夢幻著成了這片竹林裡的一棵竹!

 





忽見桂花開

一江一水寄深情,一草一木訴胸腸。

外婆一直在老家,一輩子不曾離開半步。多少年多少次了,爸爸媽媽與我們連哄帶騙、軟硬兼施都沒能將她矇混帶走,到城裡到外鄉與我們 一起生活,哪怕短暫地渡過佳節假日。用她的話說:城裡哪有這麼青的山,這麼秀的水,這麼美的河。無奈執拗不過老人家,每當逢年過節爸媽只好帶著我們總往老家奔,日夜兼程而又風雨無阻,父母在哪家就在哪,根就在哪,溫馨與歸宿也在哪,更何況值時金秋的明月時分呢。

風一程雨一程,山一路水一路。悄然投進外婆家已是凌晨,匆匆洗洗刷刷便氳氤入睡了。清晨,天剛矇矇亮,一串清冽的鳥鳴聲聲合著蘊含山野花草芳菲的風兒從窗欞溜進屋裡,我睜開惺忪的雙眼,伸開長長的懶腰,似乎在回味和尋找兒時在外婆身邊甜蜜的溫馨的點點滴滴、朝朝夕夕……

不經意間,一絲絲至純至幻的桂花芳香,一縷縷如妖如嬌的桂花清幽瀰漫開來,淡淡的清潤撲鼻,柔柔的暗香湧動。順著香源,我推開窗欞,原來種花種菜的前庭院子裡,外婆什麼時候種上了兩棵桂花樹了?亭亭玉立,蓊鬱蒼蔥,先聞其香再識其容。輕輕地走到樹下,桂花樹的葉兒碧綠萌蔭,兩頭尖利,展露翠綠的鋸齒,枝繁茂密,青蔥欲滴。天地間最樸實又最典雅的花就數桂花了,在嫰綠的葉片的掩襯下,朵朵桂花開得亮麗旺盛,開得五彩斑斕,菊黃橙紅似火的叫丹桂,淡黃純黃若金的曰金桂,雪白純潔如玉的稱銀桂,一樹的晶瑩剔透,一樹的璀璨繽紛。神奇的是小小的花瓣飄緲溢漫著迷人悠綿的香氣,純淨而透徹,柔雅而浸潤,濃郁而幽深,一身芳菲四溢,纖塵不染,暗香浮動,讓人心曠神怡,魂牽夢縈。

‘’娃呀,醒啦—‘’外婆不知什麼時候步履蹣跚走到我的身後,側過頭瞥見我,眼裡滿是驚喜與慈愛,親呢地拍著我的肩頭,’’來一起收集,下次回來就有桂花糖吃了。’’

外婆遞給我一小竹籃,要我與她採集樹上的桂花。微風拂過,紛紛散落的桂花星星點點。她伸出枯枝般瘦弱的手,接住了一些紛落的桂花,放近我的鼻子下聞一聞,輕嘆地:’’好純好香的。’’她的臉上推起一泓笑靨,滿臉皺紋舒展似盛開的桂花,或許是秋天與幸福恆久澆灌綻開出的甜美歡顏。

細細地端詳著樹上的一朵朵桂花,像於綠色的繡花布上點綴著一粒粒金子,又像撒嬌於樹梢間的純淨的潔白的雪花。是花卻沒有花的妖嬈嫵媚,不是花卻擁有花的風情萬種,香飄靈動。不一會便採擷了小半藍的桂花,手上的桂花香濃就從我的指縫裡彌散纏綿,滿身濃郁著潔雅脫俗,瀟灑飄逸的暗香了。

何綠要種這兩棵桂花樹,外婆向我透露了心跡。一來順勢。眼下老家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鄉村振興建設,美化家園是一道永恆的主旋律,家家戶戶的門前屋後都要裝點種植花草竹樹,讓家美起來。她說:種下一棵桂花樹,增添一處綠蔭美,撫來一抹芳菲香。二來偏愛。外婆自小就喜歡桂花,小時上過幾年私塾,現八十多歲的人了,信手拈來仍能背誦宋朝詩人讚頌桂花的詩句:“人間植物月中根,碧樹分數散寶燻。自是莊嚴等金粟,不將妖豔比紅裙。”更喜歡的是李清照的:“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可見外婆對於桂花樹以其桂花情有獨鍾,愛切切,情深深。

黃昏時分,夕陽西斜,故鄉沐浴於淡紅色的晚霞中,飲煙飄嫋,歸牧聲婉,餘暉漸漸消融。廚房裡突然溢散開來一股濃郁的桂花香味,瀰漫了整個屋子。原來,外婆在廚房裡搗騰,她將原來曬乾收集好的桂花磨成粉抹,與蒸乾好的糯米糕、糖等混拌合一起,做起桂花糖。經外婆的巧手翻弄,金黃的桂花經太陽曬過之後褪成淡黃,消去水分的花瓣清脆,尤其香氣襲人,和著糯米的純粹、柔軟,香香的、甜甜的、暖暖的、酥酥的。我悄悄溜到外婆的身後,偷偷地將她做好的桂花糖迫不及待地抓起來啃。外婆滿臉笑意,顛怪地:’’看你,饞貓似的,慢慢吃,品出香味來……’’

一朵桂花連著一朵桂花的綻放,一縷清香連著一縷清香的飄逸,似乎每一朵都是外婆慈祥的面容,每一縷香都是外婆靈魂的寫照,足以讓我的心靈魂魄深處寧靜安穩,讓我深深敬畏而不忍遠去。

淡淡的月光輕撒在寧靜的碧綠的桂花樹上,閃閃爍爍,悠悠然然,和著輕拂的風兒桂花香滿盈盈溫潤潤地簇擁盤旋,婉約嫋嫋,香韻清爽,我不禁浮想聯翩,心旌湧動……終於明白,外婆為什麼不願離開故鄉半步……

 

一抹楓葉紅


寄情于山,寓意著嚮往於巍峨崢嶸,逶迤蒼茫,剛堅磅礴。

寄情於水,凝聚著牽掛於浩瀚飄緲,波瀾壯闊,晶瑩剔透。

而寄情於一棵紅楓樹以及樹上那一抹楓葉紅呢?……

一碧波光粼粼,蜿蜒盪漾,清澈幽藍的江水徜徉而來,或許迷戀這豐饒的土地、旖旎的風光和純樸的人們,繞山一個神奇的轉彎,一個依依回望的纏繞,舒展一派煙波瑰麗,多姿多彩的山水畫廊,舒展一派水墨丹青,青蔥如黛的翠蔭兩岸,塑就了醉人的水迷人的灣誘人的景色。

秋高氣爽恬靜,陽光熠熠溫馨,風兒瑟瑟乾爽。天空一片湛藍、深邃、寧靜而悠遠。很久很久不能在秋意濃濃的季節仰望、親近著家鄉的秋景了,心頭早就若一隻渴望展翅的小鳥,翩翩起舞,遨翔藍天。

一片片竹林蒼蔥無瑕的翡翠一般蓬勃蓊鬱,幽靜絢爛,一年四季都披一身碧綠的衣裳,纖細柔美,隨風搖曳,浪漫婆娑。

一排排木棉樹高聳入雲,亭亭玉立,綠蔭如蓋,五彩斑斕,泛黃的葉兒漸漸飄零,撒落滿地的秋色,展露的樹梢蒼勁,樹幹粗壯,滿飽風霜,魁梧蒼滄。

一棵棵繁茂蒼鬱的榕樹撐著碧綠的巨傘,遮天蔽日,頂天立地,枝繁葉茂,蒼翠欲滴,靜謐幽深。樹梢間鳥鳴聲悅,白鷺呢喃,呤唱秋季的情歌。

一叢叢嬌嫩柔軟、競吐芳菲不知名的山花野草,紅的似火,粉的如霞,青若綠毯,隨風扭動纖細的腰肢,婀娜多姿,繽紛絢爛,鍾靈毓秀……

神奇的是在一處突兀於江邊的峭巖上,竟長著一棵紅楓樹,唯獨的一棵紅楓樹。

簇擁在一片草叢中的紅楓樹根若碗口般粗大,根植於岩石的縫隙,遒勁盤纏壯實厚實,虯曲蒼勁繗次櫛比,樹冠相疊枝杆交錯,揮灑幾分風霜滄桑,幾分歲月悠久遠古。看這樣的情景,不由得想起了舒婷的《致橡樹》: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唐朝杜牧有詩云: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此刻的楓葉,如一小把小巧玲瓏的扇子,又如一尾鳳尾魚的大尾巴的紅葉掛在樹梢上,紅的熱烈而光亮,紅的豔麗而耀眼,紅的純粹而斑斕。葉脈在葉間肆意伸展,彷彿在傾訴秋天的情話,輕呤著秋季的豐厚,彷彿在傾吐秋的美麗、燦爛、金黃,彷彿在傾瀉秋的激情、胸懷、風采。一縷兒瑰麗的秋陽灑落在火紅火紅的楓葉上,熠熠生輝,蓬蓬鬆鬆,滿樹黃金鑲嵌。一陣兒輕拂的秋風飄落一地的楓葉隨風舞動,滿地的深紅淺紅紫紅酒紅,還有玖瑰紅和胭脂紅,爛漫了一地,彩霞般溢彩流光,映襯了河岸,染紅了峭巖,絢麗了江水。

遙望峭巖上的一枺楓葉紅,仰止亭亭玉立、絢爛耀眼的這棵紅楓樹,俯瞰清澈浩瀚、悠悠東流的江水,我不時地叩問,不停地尋思:是誰把這棵紅楓樹種在峭巖上的?是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隨花隨風飄蕩而落地長根發芽?是像江中的水草浮萍一樣隨波逐流、隨遇而安?

寧靜的夜,蟬聲幽深,星空遼闊,燈下一片柔美的光,璀璨而明媚,可那抹楓葉紅一直佔據著整個心屏,依依眼前歷歷在目。我一面整理一面欣賞著今兒所拍的紅楓葉的照片。

“這不是河邊峭巖上的那棵紅楓樹嗎?”奶奶看著我的手提電腦說。

“嗯,奶奶您知道這棵紅楓樹?!”我好奇地。

“我種的。”奶奶滿臉的皺紋綻開著如花的笑靨,無牙的嘴裡舒坦表露出長長的感嘆,’’快六十年的歲月了……’’

我當即便纏著奶奶講述這棵紅楓樹的來龍去脈,可奶奶回絕了,說要等天明到現場去才能講得清說得透。

清晨,一輪秋天瑰麗明媚的旭日冉冉東昇,晨曦嬌嬈瀰漫,霧靄縹緲升騰,江面上泛著金黃的波濤,漣漪蜿蜒輕悠盪漾。兩岸竹林蒼翠碧綠,樹木挺拔蓊鬱層林盡染,四處花果豐饒芳香葳蕤。或許是這枺楓葉紅的感染與召喚,奶奶的步履驕健而飛快,奶奶的眼神如江水一般柔和而清澈,奶奶的臉龐注滿秋陽的嫵媚與燦爛。

撫摸著粗壯而蒼滄的楓樹根,仰望著火紅斑斕的一抹楓葉紅,奶奶反反覆覆而牽腸掛肚地喃喃著:“.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了……”依偎在楓樹下,面著靜謐碧綠的秋水,奶奶敞開心扉深情地將她與這棵紅楓樹的秘密向我娓娓道來……

奶奶的老家系長江三峽腹心的巫山,一座長江雄渾的江水經久不息的滌盪和潤澤下,像一顆璀璨明珠閃閃耀眼的地方,滿山遍野,萬山紅遍的神奇而瑰麗多彩的都是紅葉。’’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唱的就是她的故鄉。紅葉是她的童年,紅葉是她的神往,紅葉是她的魂魄。

與爺爺相遇於一所大學裡,相知於秋天的紅楓樹下,相愛於一抹楓葉紅裡。可是四年光景之後的一場紛紛揚揚的秋雨裡,被淋溼的一抹幽靜的楓葉紅中他們卻含淚依依惜別。他分配回西南邊彊紅水河畔老家,在一處沒有紅楓樹的江邊的一所學校當起教書匠,而她卻回到長江邊的神女峰下簇擁蓬蓬勃勃綿延不絕似火一般燃燒的紅葉之中持起教鞭。

然而,愛的執著使兩顆心雖相隔千里卻緊緊拴在一起,愛的忠貞將火熱熾烈的情融為一體,天各一方不離不棄,水乳交融堅如磐石。那年秋天,奶奶毅然決然帶著她的青春,她的美麗,她的愛戀和一棵幼小的紅楓樹苗,風塵僕僕一心一意投進了爺爺的懷抱,將心培植於紅水河畔的一處情人灣的岸邊,將紅楓樹種植在江邊依著生生不息河水的峭巖上,守望著這秀麗的山川,點綴著旖旎的家園,也遙望著煙波浩瀚潺潺東去的江水。

奶奶說,每當思念遠方的親人時就來看一看這棵茁壯成長紅楓樹,潤澤一下鄉戀的情。

奶奶說,每當懷想遠方的故土時都到這兒望一望這抹楓葉紅,安撫一下思鄉的心。

一抹楓葉紅絢爛了人間的風花雪月。

一抹楓葉紅嫵媚了天地的日夜星辰。


 

作者簡介:

馬壯,1962年10月出生,壯族,廣西大化縣人。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全國公安文學藝術聯合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邊陲兵情》、《大山深處的愛之火》兩部文學專著。曾歷任武警貴州、陝西、重慶市邊防總隊政治委員,武警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