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現在是再尋常不過的水果了,可在我們小時候,它是我們心中遙不可及的甜夢。什麼柑橘?我們沒有任何概念,更遑論具體的品種與分類了。只知道它是種稀罕物,在我們東北就連縣城也買不到。橘子的味道只能來自於冬天,有機會出差的人才可能帶回一點,當他回家的時候,孩子們就像過年一樣地快樂。那時候,就連橘子皮都是寶貝,大人會把它小心翼翼地晾乾,收藏起來,以備頭疼腦熱時泡水喝。

柑橘園
柑橘到底有多稀罕?我們僅取一組1999年的數據就能說明問題:該年度與1978年相比,我國柑橘種植面積增加7.1倍,產量則增長了28倍。再回想一下世紀之交的時候,我們早已能夠四季都吃上甜美的柑橘了。在這個飛躍的過程中,中國柑橘單產提高,品種增多,品質增強。而20年後的2019年,中國產量更達到4500多萬噸,在世界上佔比高達28%。我們明顯地感受到,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們一步步地接近橘子自由了,我們也越來越離不開柑橘了。
比起前面介紹過的香蕉和後面要談的蘋果,柑橘似乎更符合水果的定義,有更滋潤清爽的感覺。以橘子為例,捧過來,手裡涼哇哇的;湊到眼前,黃橙橙的;嗅一嗅,就有一股甜香。剝開橘皮,露出晶瑩的肉瓣。咬一口,汁液酸甜,令人回味綿長。更何況柑橘家族裡品種眾多,風味各異,可以全方位地滿足國人的口腹之慾,不愧是“冬日果王”。

碩果累累
柑橘屬芸香科,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品種繁多。抗金名將韓世忠之子韓彥直所著《橘錄》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柑橘的專著,它將柑橘果樹分為柑、橘、橙三大類,其中柑有8種,橘有14種,橙子之屬類橘者有5種,而且對栽培種植養護收穫交代甚細。其後,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柑橘的分類擴展為橘、柑、橙、金柑、柚和枳等。不過,直到今天,我對它們之間的區分知之甚少,只是覺得柚子特別大,味道也特殊,與其他柑橘差別明顯。

柚子
《尚書》上有記載,我國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在長江流域種植柑橘。柑橘栽培種植對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積溫要達到全年8250°,年日照1800小時,年降雨量1250毫米,土壤的ph值在6.0--7.0之間。這樣,柑橘的種植北限就過不了秦嶺淮河一線,《晏子春秋》中“橘生淮南則為橘,淮北為枳”的觀點從植物學上看不一定正確,但也確實說明了一種客觀現實。現在,河南南陽、陝西漢中和甘肅隴南是比較靠北的柑橘產區,它們都處在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域,都屬於長江流域。
中國是柑橘的原產地,直到15世紀柑橘才傳入歐洲,到美國則是更晚的1655年。不過,從此後,美國一直都是柑橘生產大國,直到2004年中國才超過它,可是,前面還有個巴西。直到2008年,中國才超越巴西,成為世界第一柑橘生產大國。
柑橘造福國人,自然也就成了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屈原的《橘頌》是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柑橘詩,在詩中屈原尊橘為“后皇嘉樹”,讚美她“獨立不遷”“秉德無私”的偉大品質,將其人格化、理想化了。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在詩中吟道“庭樹純栽橘,園畦半種茶”,把橘樹當作了心靈寄託。韋應物的詩句“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則是用橘子傳遞友情。總而言之,在詩人筆下,柑橘也是甘甜可人的。

令人垂涎欲滴
柑橘的果實甜美,柑橘的花香沁人心脾。有心人總結出來柑橘的花語——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素雅高尚,清純如水。幾度在廣東過年,看到擺放年橘,樹枝上掛著紅袋,真讓人覺得年橘的寓意真好,甜甜美美,紅紅火火,喜氣洋洋……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