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72年2月的一天,周恩來和尼克松漫步在花港觀魚。
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他們邊走邊聊,氣氛很好。在即將走到牡丹亭的時候,周恩來突然笑著將右手伸了出去。其他人順著方向一看,一個穿著紅襖,梳著辮子的小姑娘正懵懵懂懂。
周恩來和藹地注視著這個小姑娘,跟她握了握手,不過沒有立即鬆開。
2月的天還是比較冷的,周恩來下意識地把她的小手包在了自己手心裡。因為怕嚇到小女孩,他還彎著腰輕聲跟她說話。
望著周恩來慈祥的面容,小女孩顯得有些拘謹,她小聲說了句什麼,周恩來並沒有聽清,但他依舊和藹地注視著她。
這溫馨的一幕,被攝影師定格在了一張照片裡,隨後被刊登在了報紙上。

報紙一經發行,小女孩頓時就“火”了起來,她也成了無數人羨慕的對象。
那個小女孩是誰?時隔多年,她後來怎麼樣了?
- 【歷史的見證者】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決定訪問中國,這標誌著中美兩國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
2月21日,尼克松夫婦順利抵達中國。
剛下飛機,等候已久的周恩來面帶微笑同尼克松握手。

2月26日,在周恩來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杭州西山公園,即如今的花港觀魚。
杭州西山公園佔地300餘畝,三面鄰水,一面依山。作為杭州十景之一,它以風景優美、景色別緻著稱,主要以花、港、魚為特色,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當天,在周恩來一行人抵達之前,一位特殊的小客人早已等候在那裡了。
那個小客人,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胡寧芳。
在幾個小時前,胡寧芳突然發現她的父母特別開心,一直在激動地討論著什麼。因為年紀小,父母說的許多話她都聽不太懂,只聽見了“周總理”,“見面”等詞彙。
許是年紀小,胡寧芳並不知道這兩個詞連在一起意味著什麼。
還沒等她反應過來的時候,母親便激動地走到衣櫃前,開始翻找其胡寧芳的衣服。每找到一件,她都會陷入沉思,琢磨這件衣服是否合適。在找了很多件之後,母親終於決定好了。
只見母親手中拿著一件紅色的棉襖,隨後讓胡寧芳穿上了這件精心挑選的衣服。
胡寧芳很開心,那是她過年時才會穿得漂亮的小棉襖。穿好衣服之後,母親還細心給她紮起了一對麻花辮,繫上了鮮豔的紅領巾。
胡寧芳本來就長得可愛,這樣一打扮就更加乖巧可愛、招人喜歡了。
那個時候,胡寧芳還不知道她會穿著這件衣服見證歷史。

雖然剛下過雨不久,但胡寧芳穿著棉襖並不覺得冷。剛出門,她便和父母坐上了一輛安排好的汽車,啟程向花港觀魚出發。
看著窗外疾馳而過的風景,胡寧芳的父母依舊十分激動。
因為今天,他們將帶著女兒和周恩來見面。
看著懵懵懂懂的女兒,他們笑著問她,“等會兒要見到周總理了,開不開心呀?”
胡寧芳困惑地看著父母,“周總理?是大家常說的周總理嗎?”
雖然年紀小,但在耳濡目染下,胡寧芳知道周恩來和毛澤東一樣,都是人民的大恩人。想到即將要見到周總理,胡寧芳也很是激動,她忍不住大聲地回應父母:“開心!”

看到她雀躍的小模樣,她的父母對視一眼,不由得哈哈大笑。
隨後,父親又問她:“那要是等會兒看到周總理,你會怎麼辦?”
胡寧芳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腦海中不禁想起了老師常說的那些話:紅領巾是由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的,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生活。紅領巾作為他們的象徵,我們要好好珍惜。
於是,她仰起頭斬釘截鐵地說:“我會拿下紅領巾,幫他戴上。”
在胡寧芳的眼裡,紅領巾是一個非常神聖的物件。平時在上學之前,她總會認認真真地將紅領巾繫好,還會問父母背後的小三角有沒有在正中央。
得到滿意的回覆後,她才會開開心心地出發。
平時不戴的時候,她會把它小心翼翼地把紅領巾放好,避免它沾染灰塵,也不會輕易讓別人碰。對她而言,紅領巾是她最珍貴的東西。每次戴上紅領巾,都彷彿是把革命先輩的榮耀背在肩上,這讓她很榮幸,也很自豪。

雖然別人不可以碰,但如果是周總理的話就沒關係,她願意和他分享這份榮耀與驕傲。
- 【和周恩來“偶遇”的小女孩】
當胡寧芳一家人順利來到花港觀魚時,牡丹亭附近已經有很多外國記者在等待。
按照預定的行程安排,周恩來和尼克松將從這裡經過並停留一段時間。
記者們會在這個時間段內,瞅準時機拍攝下一些精彩的畫面。相較於視頻而言,照片所受侷限性較大。它只能定格一瞬間的內容,如果能把握住時機,一張薄薄的照片也可以體現出豐富的內容。
為了那至關重要的一瞬間,也因為或將見證歷史,記者們皆是精神亢奮,躍躍欲試。
在等待的人群中,胡寧芳和她的家人站在稍微靠後的位置。雖然等待的時間比較漫長,但一想到不久之後就可以見到周總理,他們就格外的激動。
知道小孩子耐性比較差,胡寧芳的家人特意時不時地和她聊天,關注她的狀態。除此之外,還帶著她觀賞附近的風景,分散她的注意力。
一陣風吹過,帶來陣陣涼意。其實這個天氣嚴格來說並不算特別好,甚至有點冷,但環顧四周就可以發現,在場眾人皆格外興奮,絲毫不為天氣所累。
不知不覺間,時間彷彿被無限拉長,一分一秒都走得格外緩慢。
終於,有一個熟悉的身影被人簇擁著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中。那赫然就是周恩來、尼克松一行人。人群中有人忍不住驚呼出聲,但又馬上屏住呼吸,靜靜等待他們慢慢走近。
與此同時,攝影師立馬調整相機,做好了隨時抓拍的準備。
此時,周恩來正帶著得體的微笑,風度翩翩地和尼克松交談,兩人緩緩走向牡丹亭。

正當眾多攝影師聚精會神等待抓拍的時候,他們卻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周恩來堅毅的眉眼突然變得一片柔和,眼裡、嘴角都藏不住笑意。正當攝影師為此感到詫異的時候,他們順著周恩來的目光,看到了一個穿著紅襖的小姑娘。
這個小姑娘便是胡寧芳。
小孩子皮膚本來就好,穿著喜慶的紅襖,讓她看起來更是白皙。她乖巧地站在眾人身旁,不吵不鬧,帶著小孩子獨有的天真和懵懂。一看,就讓人忍不住心生歡喜。那一雙清凌凌的眸子疑惑地望過來時,彷彿在開口說,你是誰呀?
很多人都已經發現,周恩來在看那個小姑娘,但是她本人明顯還沒有反應過來。
看著她這樣懵懵懂懂的樣子,周恩來的笑意更是從眼睛裡溢了出來。他穩步向前,還沒走到胡寧芳身邊就伸出了準備握手的右手。
對小小的胡寧芳來說,周恩來人長得高大,手掌也很大,他那雙溫暖的大手緊緊地包住了胡寧芳的小手,並慈祥地看著她。

還沒從看到周恩來的震驚中回過神來,胡寧芳就被身邊驟然出現的西方面孔打亂了注意力。尤其是當週恩來握住她的手的時候,所有人都看向了她。
突然從旁觀者,變成了主角,這種身份的轉變,讓胡寧芳十分緊張。
周恩來似乎看出了胡寧芳的緊張,他俯下身子,溫和地問了她一句:“今年多大啦?”
頂著眾人火辣辣的視線和周恩來含笑的目光,她小聲地回應,自己10歲了。但因為聲音太小了,周恩來並沒有聽清,他又溫和地把問題重新講了一遍。
看到胡寧芳緊張,她母親悄悄地用杭州話提醒,讓她大聲一點。
聽到母親的提示,胡寧芳發覺母親一直在身邊,這讓她不再那麼拘束,周恩來慈祥的笑容也讓她逐漸放鬆下來。於是,她抬頭看向周恩來,大聲說道:“10歲。”
看見胡寧芳挺直小腰桿,像個小大人似的嚴肅地回話,周恩來笑得更是開心。周恩來聽出了胡寧芳的口音,他笑著點點頭:“哦,杭州人。”
又望向胡寧芳的母親,“你是她的媽媽嗎?”
在得到了肯定的回覆之後,周恩來又問了胡寧芳幾個問題,期間一直緊緊地握著她的手。不知道是他的手太熱了,還是胡寧芳太緊張,她的手不僅不感覺冷,甚至還有些發汗。
在胡寧芳緊張的時候,周恩來轉身跟旁人打趣道,自己的父母當官多年了,但一直沒學會杭州話。看著身邊的人都笑起來,感受到氣氛變得十分融洽,胡寧芳也悄悄鬆了口氣。

- 【拍下歷史性瞬間】
在他們交談的時候,尼克松也在一旁好奇地注視著他們,翻譯人員在旁邊給他翻譯談話內容。
看著可愛的小姑娘,尼克松也伸出手來和她輕輕握了握。
在翻譯人員的幫助下,他還笑著跟胡寧芳聊了幾句。
不過由於不熟悉西方人的面孔,胡寧芳不可避免地又開始緊張了起來,她下意識地回握周恩來的手,試圖從溫暖有力的手掌之中汲取信心。
而周恩來也察覺到了她的緊張,用一隻手攥住她的小手,另一隻手則在胡寧芳的小手上輕輕地拍了拍。在無形之中,周恩來悄悄地安撫了這個緊張的小姑娘。
他們在談話時,一旁的攝影師也沒有閒著,他們敏銳地察覺到那是一個極佳的鏡頭。於是他們趕忙舉起相機,只聽“咔嚓”一聲,慈祥的周恩來,含笑彎腰的尼克松,害羞緊張的胡寧芳等都被相機真實地記錄了下來。

從周恩來等人走進牡丹亭直到開,其實只有短短的十分鐘左右。
但就是這短短的10分鐘,成為了胡寧芳一家人珍藏一生的記憶。
對於胡寧芳來說,那更是她至今想來仍然激動萬分的回憶。
當一切結束之後,從拘謹狀態中脫離出來的胡寧芳十分害羞。在那樣重要的時刻,她實在是太緊張了,沒能給周恩來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同時,她也有些惋惜,當時說要送出去的紅領巾仍然安靜地呆在她的頸間。
新聞發出後,很多人都在羨慕那個和周恩來握手的小女孩。而小女孩本人胡寧芳,也因此成了一個小“童星”。她的親戚、朋友,都爭搶著想要握一握周恩來握過的小手。
人們的關注,也在鞭策胡寧芳不斷成長。
有一段時間,人們提起胡寧芳,首先想到的就是周恩來。
而她,就是“和周恩來握手的小女孩”。

胡寧芳手持當年與周總理偶遇照片
在此之前,胡寧芳從來沒想過自己的名字還可以和周恩來一起被提起,這讓胡寧芳有些自豪,同時這段經歷也在督促著她不斷地前行。
幼時與周恩來相處的那一小段時間,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她提高了對自己的要求,時常警醒自己要好好學習,要以周恩來為榜樣,學習他的高風亮節及其他優秀品質。
眨眼間,幾十年匆匆而過,昔日被周恩來牽手的小姑娘也早已長大。成年之後,胡寧芳曾加入海軍,後來又輾轉成了省團校的一名優秀舞蹈老師。
在此期間,她一直勤勤懇懇,努力工作,成了家,也和愛人有了自己的孩子。
現在,她已經60歲了,而她的孩子也已經長大成人。
除了時刻提醒自己,她還教導孩子向周恩來學習。

胡寧芳手持當年與周總理偶遇照片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雖然周恩來早已在時光中沉睡,但他卻一直活在人民心裡。他的身體離開了,但他的精神卻在一直引導人民不斷前進,追尋更好的自己。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