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英國綜合性學術期刊《eLife》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領銜的中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三國學者組成團隊的新發現——距今1.74億年前綻放於侏羅紀早期的“南京花”。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此項成果將被子植物可信的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
此次發現的花朵化石,被起名為“南京花”,因為其發現地就位於南京。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副研究員傅強領銜的三國學者團隊,經過長期的野外考察終有收穫。2016年初,傅強在南京東郊的一處早侏羅世地層中,發現了第一批“南京花”,之後,科研人員在此處陸續發現了“南京花”的標本有近300個。
這些化石現在保存於中科院南古所。其中一塊化石標本上,分佈著七八十朵“南京花”。用肉眼來看,這些凹凸的黑點形態上很像“梅花”。單朵“南京花”的平均直徑10毫米左右,多有4片或5片花瓣。顯微鏡下看來,“南京花”具有花萼、花瓣、雌蕊,有明顯的杯託、下位子房上位花、樹狀的花柱。通過解剖部分標本,可以發現“南京花”的子房壁將種子與外界完全隔絕,這滿足了被子植物判斷標準。由此,《eLife》 雜誌評述認為:“這是一種‘真正’的花。”
據介紹,南京花的發現,將主流觀點認為的被子植物最早化石記錄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使得目前流行的被子植物演化理論面臨著衝擊。同時,研究還表明,雌蕊的基本單位心皮是由長胚珠的枝在被葉包裹後形成的,這也對植物學界廣為流傳的“心皮是由葉演化而來”的結論提出了挑戰。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