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這種水果,就跟百香果一樣,不是哪裡都能買到。專程去買,也未必有那個必要,所以每次碰上了都蠻興奮,意外相逢倍感高興。

有一天碰到了,就買了半斤,沒想到一個朋友問我:這是神馬啊?天,竟然還有不知道無花果的人?(小學時你沒吃過叫無花果的小零食嗎,雖然長大了才明白那都是蘿蔔絲做的,可是無花果大名總聽過吧?)

無花果的口感也是一言難盡的,和牛油果一樣,說不出好壞,但美食博主就是對它愛得要死。順便,它還和牛油果、橄欖樹一起,組成了北歐性冷淡風家居非常喜歡運用的三大植物。

只能說生而獨特對不起咯,無花果到底有沒有花呢?這個問題科普了好多年,我猜啊,你又忘記標準答案了。

前段時間寫十三種好看的綠植盆栽,其中一種叫琴葉榕,北歐性冷淡風裡家家戶戶都有的植物之一,當時有胖友指出我的幾張配圖配錯了,是無花果樹,不是琴葉榕。(我認真研究了兩者的差別,有幾張確實是配錯了。)這兩種植物長得確實很像,不信你看:

左是琴葉榕,右是無花果

無花果和琴葉榕都是桑科榕屬,如果不能湊近看,最顯著的分別在葉片,琴葉榕葉質比較硬厚,無花果就軟綿一點;琴葉榕的葉片是葉先端膨大,而無花果的葉片像法國梧桐一樣分五指散開,細看葉片上還有絨毛質感。

因此老話又來了,分辨兩種類似的植物,主要靠氣質:

這是(?)……

琴葉榕啦

這是(?)……

無花果啦

在查閱北歐性冷淡風家居風格的時候,除了常用的琴葉榕、天堂鳥、金錢樹、龜背竹……這些,還有三個非常獨特的存在——牛油果、橄欖樹和無花果,今天重點來說無花果。

它是最好的盆栽果樹之一,

中國人喜歡把樹種在果園的土裡,

老外覺得把它擺家裡也沒事~

小盆、大盆都有不同的看點

有一種不爭不搶的恬淡氣質

無花果的原產地是西亞和中東地區,人類栽培並食用它的歷史超過了一萬年,是舊大陸農業文明的重要物種之一。

《聖經》裡,偷吃完禁果的亞當和夏娃對裸體有了羞恥心,書中記載他們從樹上扯下了幾片葉子裹體,這棵樹就是無花果樹了。

除了裹體,它也是《聖經》裡的主要食糧,書中共有57次提到無花果樹,它與以色列人、中東人的文化和生活有密切關係。

其後無花果從阿拉伯傳入新疆地區,因為新疆的溫度和氣候非常適合它,意外在新疆發展得很好。現在新疆仍然是我國最重要的無花果產區

新疆人管它叫「糖包子」,外表矮胖矮胖的,內裡全是糖分。吃之前要拍一下,拍扁了流出甜蜜的汁水來,好叫沒見過它的人驚豔一下。

無花果品種很多,除了市面上能見到的烏紫色,還有青色、黃色。新疆的品種成熟時是黃色、扁球形,內地多數是長橢圓形、深紫色。

還要分為春果和秋果,春果7月上市,不是很甜;秋果在8月底到11月中旬之間上市,香甜軟糯,適合各種吃法。

關於無花果有花沒花這個問題,反覆被拿出來討論。答案既不是傳說的先結果後開花,也不是完全不開花。無花果是有花的,它的花就藏在「果實」裡。

注意看紅色部分

那些紅色的細絲裡就隱藏著無花果的花序,而我們吃到的並不是果實,而是花托膨大形成的肉球,這種情況稱之為「隱頭花序發育成果實狀」。

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它的口感為何那麼奇特。明明是素的,吃起來很有肉感。卻又沒有肉的緊實,鬆鬆垮垮的,碰一口甜蜜的汁水全都迸發出來,充滿整個口腔——根本是吃下了一整個花頭嘛!不甜才怪!

有人說無花果跟其他的妖豔碧池比很不一樣,人家都是費勁心思開花給世界看,企圖獲得誇讚,尤其是一些有毒的植物,花朵要多妖嬈有多妖嬈。只有無花果,偏偏把花藏起來,一腔甜蜜和柔情都藏在內心,不吃進口根本體驗不到。

物極必反,是大自然的規律。妖嬈的花朵,遠遠欣賞就好;像無花果這樣的樸實貨,營養價值高到嚇人。

健脾消食、潤腸通便

降血脂、降血壓

利咽消腫,補充營養

防癌抗癌

以往每到秋天,芍藥媽就要買幾個無花果回來煮糖水喝,加上梨塊、冰糖一起燉,說是潤肺。對無花果的口感我是能夠接受的,畢竟相當的甜啊,也沒有核,還不用剝皮,簡直是懶人吃水果的福音。

這幾年因為它好看的外形、超健康的營養價值,被美食博主看上了,沒做過幾道無花果料理,真不好意思說自己懂美食呢~

熱烤、沙拉、配菜都可以,尤其烤著烤著,它的蜜汁會順勢流淌出來,還可以烤成幹吃。

那些嚷嚷著不懂吃什麼花的胖友,吃無花果呀,整個花頭都落肚,夠不夠滿足?

據說它挨土就能活,把它作為觀葉植物養在家裡,又能激發食慾真是太合適。

另外一次性不宜買太多,挑選軟硬合適的,否則很容易放壞。

糖分也高,少吃點,別貪嘴了!什麼?哪裡買得到苗苗?請打開某寶搜索去...

再給你一點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