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山坡、草地、田間地頭生長一種野菜,葉色碧綠,葉片像小青菜,呈羽扇形,就像孔明先生手裡拿的那個鵝毛扇一樣,邊緣有不規則細齒,這種菜叫黃鵪菜,別稱:毛連連、野芥菜、黃花枝香草、野青菜、還陽草、黃瓜菜等。

黃鵪菜長長的直立花莖,開出的黃色小花非常漂亮,花朵和蒲公英極像,簡直像得叫人無法分辨。果實覆有一層白色柔軟的絨毛,就像降落傘般在微風中起舞,好像很快樂悠閒的樣子。因此它的花語就是-喜樂。

黃鵪菜是一級無公害野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保健效果也和蒲公英一樣,有抗菌消炎、消腫、止痛、治感冒、清熱解毒、通結氣、利咽喉等功效。

黃鵪菜有苦味,《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說:“此草(黃鵪菜)與薺苣齊生,而味肥俱不如,彼為膏梁,此為草芥矣!剪以飼鵝,蓋雞鶩不與爭焉。”看來黃鵪菜在味道和體量上都不佔優勢,不但人不喜歡吃,連雞鴨都看不上眼,主人拿來餵鵝,它們見了,過去嘗一口的慾望都沒有。

其實黃鵪菜很好吃,食用時用鹽水泡一下,再用沸水焯一下,可以去除苦味。炒菜配以肉丁、蒜泥,翻炒幾下即可出鍋,過熟會失去本味,吃起來不但沒有異味,而且非常鮮甜。花蕾連梗採下,切段醃可製成泡菜,也可油炸後食用。

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保健,很多野菜有著種植蔬菜無法比擬的保健功效被搬上餐桌。黃鵪菜口味沒有傳說中的那麼苦,倒是甘淡適口,吃過一次就會愛上它。筆者吃過幾次,越來越喜歡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