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的時候,看著伯父在野地裡挖金錢草。瘦弱的身軀彎下去,脊背上拱起醒目的“駝背”,掄起鋤頭,用力挖下去,再撿起一顆,抖抖根部的沙土,放進旁邊的籃子裡。再彎下腰去,再次掄起鋤頭……伯父八十多歲了,很瘦,一生都不吃肉,家裡人都說,不吃肉的人內心特別善良。因早年計劃生育超生,開除了公職,一生在田間地頭勞作。眼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個個讀書出來了,工作了,結婚了,有了下一代了,伯父又奔波在這個家庭裡帶孩子,在那個家庭裡打理家務,似乎一生從未停下腳步。今年回家,看著伯父的頭髮從黑轉白,老了,更瘦了,本來不是很高的個頭也縮了一些,走在路上,給人輕飄飄的感覺。

“大爹,你挖這個幹什麼?”兒子很好奇,上前去問。

“那些姨們,有時候不舒服了,受熱了,拿這個煎水喝。”伯父耐心地解釋著,不急不緩。

“這叫什麼?”

“這是一味中藥,叫金錢草。“

“我要來挖一挖”。

“好”。

伯父把鋤頭交給兒子,笑眯眯的。

一鋤頭下去,兒子似乎用了很大的力氣,土飛出去了,草卻沒有挖起來。

“這個土太結實了,挖不下去”。兒子憤憤不平。

“金錢草就長在這樣的土上,你沒有幹過農活,不會挖的。”伯父依舊笑眯眯地,慢慢地說,好像面前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一樣,其實兒子二十多歲了。

“我再挖一下。”兒子不服氣地說。

用的力氣更大了,可依舊沒有挖下去,觸碰到表面,又彈回來。大約震疼了手,兒子一手扶著鋤頭,一手用力地甩著。

“我來”。伯父輕輕地接過鋤頭,又低頭挖下去。一鋤頭幾顆草,連根都不傷。

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溫和耐心,對家人,對別人,都是如此。

每年的春節,伯父總是要把回家過年的晚輩們聚在一起,到他家去吃一頓飯。開始十幾個人,後來成家了,二十幾個,再後來,有孩子了,三十幾個。這個儀式年年如此,從不缺席。伯父總是笑眯眯地,一邊拿出家裡最好的肉,雞,鵝,這些都是自家養出來的,肉質細嫩,口感極佳。伯父在旁邊看著,看著我們吃得歡暢,打心底裡高興,一邊說:“都吃掉,都吃掉,不要剩下來”,一邊搓著手,這裡看看,那裡瞧瞧:“大家都要好好工作,每一個小家都要幸福,那大人在家就放心了。”

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是把自己最好的拿出來給下一輩人,孩子們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

伯父一生勤勞,為人熱心。工作的時候就是單位公認的積極分子,每年優秀評選,幾乎全票當選。不僅是能力強,還有一顆從不計較的心。當初,孩子多,家裡很是困難,但只要別人有困難,伯父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寧可自己沒有,也要幫助別人度過難關。一次週五,同事的孩子生病了,單位離醫院很遠,當時沒有公交車,夫妻兩人不知道怎麼辦?伯父本來要回家照顧自己生病的小女兒的。但看著小夫妻雙雙垂淚的樣子,放下包,從熟人那裡借來自行車,帶著孩子和孩子父親,一路奔波,硬是騎了十里路,到達醫院,沒有耽誤孩子的治療。

別人說,“這件事情和你無關,這兩個人還為爭當優秀中傷過你呢”。伯父笑笑:“那些怎麼能和孩子性命相比呢,萬一耽誤治療,孩子有點什麼事情怎麼辦?你說,我看到了,我能不管嗎?”

這就是伯父,連孔子都只能做到“以公報怨”,而伯父卻做到了以德報怨

如今的伯父依舊在家鄉的土地上勤懇地耕耘著,春天上山挖野生葛根,磨成粉;挖來野筍,澇水曬乾,製成筍乾;還承包了一大片園茶,摘茶製茶;養雞養鵝,積攢雞蛋鵝蛋……哪個孩子需要,就給哪個孩子捎去一些。

伯父不僅是在耕耘土地,也在耕耘生活,耕耘人生。

伯父,我知道,你還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堂弟早點成家,當年為了生下堂弟,連公職都沒有了。如今,堂弟公務員考試順利通過,工作也非常好,就是而立之年還未成家。雖然你從未提起過,可是我知道的。我想告訴你,優秀的堂弟一定會給你豐厚的安慰,你放心,好好保重自己。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願我的伯父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