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名】補血調經片
【處方】雞血藤、阿膠(海蛤粉炒)、崗稔子、益母草、豆豉姜、高良薑、蒼朮、黨參、五指毛桃、香附(制)、桑寄生、千斤拔、金櫻子、艾葉(炒)、肉桂、薺菜、白背葉、甘草(炙)。
【製備方法】以上十八味,將阿膠加熱溶化,肉桂粉碎成細粉,過篩,其餘雞血藤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二次,合併煎液,濾過,靜置沉澱,取上清液,濃縮成稠膏,趁熱加入阿膠,攪勻,再與肉桂粉末混勻,乾燥,粉碎成細粉,混勻,製成顆粒,低溫乾燥,壓制成片,包糖衣,即得。
【藥方分析】方中雞血藤、阿膠、崗稔子補血活血,雞血藤兼有通經活絡的作用,益母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為君藥。豆豉姜、高良薑溫中散寒,蒼朮健脾燥溼,黨參健脾益氣,五指毛桃健脾化溼,行氣化痰,使中焦寒祛,脾氣得升,有助於氣血運行,又加入理氣疏肝的香附,使肝胃得和,中焦調暢。香附制後力緩不峻,無傷陰之弊,共為臣藥。桑寄生、千斤拔、金櫻子補益肝腎,艾葉溫下焦之陽而暖胞宮,肉桂溫補元陽,散寒止痛。薺菜、白背葉清熱涼血止血,又可制辛溫大熱之性,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奏補血理氣,調經活血,溫陽散寒,健脾化溼,補益肝腎之功。全方先後兼顧,散寒化溼並進,補血之中佐以行氣之品,使氣行血行,脾胃健運,元陽得溫,諸症自愈。

【劑型規格】糖衣片劑。除去糖衣後,顯棕黑色;味苦、微甘。
【功能主治】補血理氣,調經。用於婦女貧血,面色痿黃,赤白帶下,經痛,經漏,閉經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空腹溫開水送服。
【使用禁忌】忌生冷油膩。
【臨床應用】本藥對脾腎陽虛,氣滯血虛而引起的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經漏、經閉等證較為適宜。其臨床特徵有:月經愆期,量少色淡,或夾有瘀塊,帶下清稀腥穢,小腹冷痛,得溫則減,肢酸腰痛,食差納少,腹痛便溏,畏寒怕冷,面色萎黃,或經漏不止,經期綿綿,或經閉,或胞宮虛寒不孕。凡屬脾腎陽虛,氣滯血瘀,胞宮虛寒,溼邪內鬱者,均可應用。
1.月經愆期:表現有月經錯後,經行腹痛,得溫則減,月經量少質清,食少便溏,神倦肢重,骨節痠痛,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2.經痛、經漏:經行少腹劇痛,喜溫喜按,全身肢節痠痛,面色觥白,經行不暢,淋漓不止,經期綿綿。舌淡苔滑,脈沉細。
3.貧血:表現有經期衍後,行經腹痛綿綿,量少色淡,神疲肢懶,食少納果,面色萎黃,爪甲不榮,形體虛贏,舌淡苔白,邊有齒齦,脈細無力。西醫之貧而血見有上述證候者,均可應用。
【貯藏】密封。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