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指女性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一種生理現象,這種現象主要受體內生殖激素系統來調節,一般首次來月經時間為12-15歲之間,月經平均週期約為28天,並在更年期(一般為45-55歲)後結束,月經來臨時,經血會持續流出約2-7天,經量不超過80毫升,不少於20毫升。好了,上述玥亮說藥普及了下正常的月經生理現象。那麼對於來經小腹疼痛,月經量少貨月經量過大,來經週期不規律:推遲或延後等都是不正常的現象,有些通過調節心理情緒,合理飲食即可調整過來,有些則需要通過藥物治療才能恢復正常,關於痛經,也是困擾很多女性朋友的一種現象,主要為行經期間或月經前後出現的下腹部疼痛,墜脹,可伴有臉色蒼白、噁心、嘔吐,畏寒、怕冷,如劇痛時候可發生虛脫的現象。今天玥亮說藥主要給大家介紹下常用的18種治療痛經藥物。

婦女痛經丸
由延胡索(醋制)、五靈脂(醋炒)、丹參、蒲黃(炭)組成,有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用於氣血凝滯,小腹脹疼,經期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0粒,一日2次。

通經甘露丸
主要成份由:當歸、桃仁(去皮)、紅花、牡丹皮、乾漆(煅)、牛膝、三稜(麩炒)、莪術(醋炙)、大荒(酒炒)、肉桂(去粗皮)組成;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的功效。用於血瘀阻滯所致的經閉不通,小腹疼痛,或經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以及癓瘕積塊。
【用法用量】 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6g,一日2次。

調經止痛片
主要成份由:當歸、黨參、川芎、益母草、香附(炒)、澤蘭葉、大紅炮組成;有益氣活血,調經止痛功效。用於氣虛血淤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症見經行後錯,量少,有血塊,行經期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益母丸
益母丸主要成份由:益母草、當歸、川芎、木香組成。具有行氣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量少、錯後、有血塊、小腹疼痛、經行痛減、產後惡露不淨。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量少、錯後、有血塊、小腹疼痛、經行痛減、產後惡露不淨。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g(45丸),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婦科調經片
主要成份由: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延胡索(醋炙)、赤芍、香附(醋炙)、白朮(麩炒)、大棗、甘草組成;有養血柔肝,理氣調經的功效;用於肝鬱氣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經期前後不定、行經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4次。

少腹逐瘀丸
主要成份由:當歸、蒲黃、五靈脂、赤芍、小茴香、延胡索、沒藥、川芎、肉桂、炮姜組成;有溫經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用於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經後期、痛 經,症見行經後錯、行經小腹冷痛、經血紫暗、有血塊。
用法用量: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田七痛經膠囊
主要成份由三七、延胡索、小茴香、五靈脂、川芎、冰片、蒲黃、木香組成;有通調氣血,止痛調經的功效。用於經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經失調。
用法用量:口服,經期或經前5天一次3~5粒,一日3次,經後可繼續服用,一次3~5粒,一日2~3次。

女金丸
女金丸由: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黨參、白朮(炒)、茯苓、甘草、肉桂、益母草、牡丹皮、沒藥(制)、延胡索(醋制)、藁本、白芷、黃芩、白薇、香附(醋制)、砂仁、陳皮、赤石脂(煅)、鹿角霜、阿膠組成。具有益氣養血,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用於氣血兩虛、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症見月經提前、月經錯後、月經量多、神疲乏力、行經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寧坤養血丸
主要成份由:人參、茯苓、白朮(麩炒)、甘草、當歸、白芍、地黃、川芎、丹參、紅花、柴胡、香附(醋炙)、厚朴(姜炙)、陳皮、肉桂組成;有補氣和營,養血調經的功效。用於氣虛血少,月經不調,經期後延,行經小腹冷痛或經後小腹空痛。
用法用量: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婦科得生丸
主要成份由:益母草、當歸、白芍、柴胡、木香、羌活組成;有解鬱調經的功效,用於肝氣不舒,胸滿脅痛,經期提前或錯後,行經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婦科再造丸
主要成份由:當歸(酒炙)、香附(醋炙)、白芍、熟地黃、阿膠、茯苓、黨參、黃芪、山藥、白朮、女貞子(酒炙)、龜板(醋炙)、山茱萸、續斷、杜仲(鹽炙)、肉蓯蓉、覆盆子、鹿角霜、川芎、丹參、牛膝、益母草、延胡索等組成;有養血調經,補益肝腎,暖宮止痛的功效。用於月經先後不定期,帶經日久、痛經、帶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丸,一日2次,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經前一週開始服用。

痛經靈顆粒
主要成份:由於丹參、赤芍、香附(醋制)、玫瑰花、蒲黃、元胡(醋制)、五靈脂(制)、桂枝、紅花、烏藥組成;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本品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痛經。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月經來潮以前五天開始服藥,隔日服,每次服1~2袋,一日2次。經期開始後連服兩日。三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

補血調經片
主要成份由:雞血藤、阿膠(海蛤粉炒)、黨參、益母草(制)、香附(制)、艾葉(炒)、肉桂、桑寄生、崗稔子、千斤拔、五指毛桃、白背葉等18味組成;有補血理氣,調經功效。用於婦女貧血,面色痿黃,經少後錯,白帶量多,經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2~3次。

參桂調經丸
主要成份由黨參(炙)、牡丹、 白芍(炒) 、川芎(制)、吳茱萸、當歸、甘草(炙)、肉桂、半夏、麥冬、阿膠組成;有溫經活血的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經前後虛冷腹痛,月經過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調經養血丸
主要成份由:香附(制)、當歸、熟地黃、白芍(炒)、白朮(炒)、川芎、續斷、砂仁、黃芩(酒炒)、陳皮、大棗、炙甘草組成;有補血,理氣,調經的功效,用於血虛氣滯,月經不調,腰痠腹脹。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止痛化癥膠囊
主要成份由黨參、炙黃芪、炒白朮、丹參、當歸、雞血藤、三稜、莪術、芡實、山藥、延胡索、川楝子、魚腥草、北敗醬、蜈蚣、全蠍、土鱉蟲、炮姜、肉桂組成;有益氣活血,散結止痛的功效;用於氣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癓瘕,症見行經後錯、經量少、有血塊、經行小腹疼痛、腹有癓塊;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2~3次。

定坤丹
主要成份由紅參、鹿茸、西紅花、雞血藤膏、三七、白芍、熟地黃、當歸、白朮等30味組成;有滋補氣血,調經舒鬱功效;用於氣血兩虛、氣滯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行經腹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丸至1丸,一日2次。

二十七味定坤丸
主要成份由西洋參、白朮、茯苓、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黃芪、阿膠、醋五味子、鹿茸(去毛)、肉桂、艾葉(炒炭)、杜仲(炒炭)、續斷、佛手、陳皮、姜厚朴、柴胡、醋香附、醋延胡索、牡丹皮、琥珀、醋龜甲、地黃、麥冬、黃芩。有補氣養血,舒鬱調經的功效,用於衝任虛損,氣血兩虧,身體瘦弱,月經不調,經期紊亂,行經腹痛,崩漏不止,腰痠腿軟。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12g),一日2 次。
玥亮說藥來個小結:
關於痛經,一般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墜疼,婦科檢查無陽性體徵,既可考慮為痛經。玥亮說藥簡述了常用的18種治療痛經藥物,如通過正規醫院確診為痛經,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用上述藥物治療。痛經會影響我們女性朋友生活或工作,需要積極的面對,經期禁食寒涼的事物,如冰淇淋,冷飲等。多食溫性物,如牛肉,山藥,起到益氣補血,溫中健脾的作用,晚睡前來一杯熱牛奶,有利於幫助眠,緩解疼痛。好了說到這裡,相信各位女士朋友對痛經治療都一定的瞭解了吧。如需要了解更多,可@玥亮說藥

玥亮說藥再提醒下女性朋友痛經日常護理 :
1.經期應該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及經期感冒。
2.經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
3.保持陰道清潔,經期衛生 。
4.注意情志調節,保持開朗,消除恐俱心理 。
5.注意鍛鍊,鬆弛肌內及神經系統,增強體質,有助改善經痛。
6.月經期應盡最避兔做不必要的婦科檢查及各種手術,防止細菌上行感染其他的婦科疾病,同時需要注意積極排查其他的婦科疾病。
7.如出現劇烈性痛經,甚至昏厥應先保暖,再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予解鎮痛劑對症治療。

@玥亮說藥專注於慢性重大疾病藥物治療管理,我們將會持續更新與創造,旨在合理用藥,降低治療費用,提高藥物療效。如閱讀,學習對你帶來幫助,可分享--讓更多的朋友獲益。
參考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
中成藥藥品說明書
婦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