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至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江沿岸湖北、湖南兩省,登大壩、乘江船、進企業、訪村落……實地考察調研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並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定向。

關於環境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有著許多金句: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任務,給子孫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回答學生問題時指出)

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2016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強調)

2018年6月29日,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來到永州藍山縣湖南湘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捧喝湘江源頭水。

關於環保,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也說過:

“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能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出重拳、治沉痾,還洞庭湖一湖清水。”

“記得小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到河裡捉魚、捉蝦。我們要不忘初心,共同努力,保‘一湖四水’安瀾,讓兒時記憶重現。”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

“湘江保護治理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要求,強化部署,狠抓落實,攻堅克難,在環境保護上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尤其是中央環保督察組第一輪督察反饋以來,湖南省建立由所有省委常委在內的14位省領導分別聯繫督辦14個市(州)整改任務的工作機制,多次召開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生態環境保護和督察整改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先後十餘次深入一線現場督促檢查和指導督察整改工作,針對重點問題緊盯不放。湖南省敢於直面問題,果斷處置一批歷史遺留的老大難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推進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重點工程”,累計投入500多億元,安排整治項目3058個,取得較好的整治成效。加大洞庭湖生態環境整治力度並取得明顯成效,清理湖區保護區核心區近8萬畝歐美黑楊,強力推進港口碼頭專項整治,依法拆除47萬畝矮圍、網圍,用13天時間堅決拆除延續17年的下塞湖矮圍,湖區水質總磷濃度開始下降,越冬水鳥數量創近十年之最。在全國率先出臺自然保護區礦業權退出處置政策,撥付財政資金7600多萬元,清退39個省級發證礦業權。湘潭市拆除綠心地區富力城96套違建別墅、59畝違建仿古建築,恢復植被110多畝;郴州市耗資近千萬元,拆除東江湖飲用水水源地98棟木質別墅……

湖南的環保成就,6800萬湖南人民可以見證,三湘大地的綠水青山可以見證,還有天地間那些不會說話、更不會說謊的精靈們也可以見證!

我國新記錄物種被發現!無葉杜鵑蘭、閩臺毛蕨、深綠短腸蕨、廣西白背葉等現身湖南。

“冰川元老”穗花杉驚現平江。

號稱南美“森林女神”的蜂鳥,從萬里之外的南美來到了隆回縣白馬山。

中國特有稀有鳥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驚現於隆回魏源湖國家溼地公園。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鳳頭鷹在綏寧首次被發現。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隼雕在沅陵首次被發現。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首次現身寧鄉金洲湖。

如大熊貓一樣珍稀的“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在平江被救治。

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蜂猴驚現於張家界永定區。

瀕臨滅絕的一級保護動物鷹嘴龍龜在新化被發現。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也來到了長沙松雅湖。

紅網時刻記者 陳綱 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