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住生態紅線的前提下,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助力林下產業集聚,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是林下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近日,記者從博羅縣橫河鎮瞭解到,在該鎮郭前村種植的600多畝三椏苦正是村民適時調整產業結構,順勢而為發展林下經濟實行的南藥種植項目。

10月26日,記者踏訪位於橫河鎮郭前村的惠州市羅浮山自柚自在農業有限公司看到,漫山遍野的三椏苦交錯種植於野生植物中,還有土茯苓、五指毛桃、一包針、白背葉、車前草、蒲公英等野生南藥品種在山地間生長。

今年60歲的曾慶良是這片山林的承包者,他告訴記者,這座原生態的山頭原本就生長著許多道地藥材,3年前,他為了保護這裡的水土環境,以森林生態本底和自然稟賦為基礎,探索發展林下套種中藥材的“林藥共生”模式,實行桉樹改造。“野生的藥材大概有100種,我自己大面積種植的有近20種。”曾慶良說,除了三椏苦,他還種植了洛神花、葛根、沉香、油茶等南藥品種。

記者瞭解到,為了最大限度保留藥材的原始藥性,這裡種植的所有中草藥都以原生態生長為主,不施肥、不打藥。接下來,曾慶良還將依託博羅深厚的中醫藥文化背景,引進中醫藥人才團隊和旅遊項目,將這裡打造成農文旅康養綜合體項目,助力博羅中醫藥產業發展,真正將“青山”變成“金山”。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
你好,这是另一条测试评论。